爱看小说网>足球:我给自己加点 > 第35章 赛后发布会

第35章 赛后发布会 (第1页)

作者:飞驰的足球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一般赛后布会很少有让球员过去的,主教练一个人就可以应付,今天是阿森纳的主场,加上五连胜buff,还有厄德高之前透露出与江海的聊天记录,一切因素加起来,话题十足,有助于俱乐部和球员产生更多正面曝光。

布会开始,记者们先问了阿尔特塔很多有关比赛的问题,阿尔特塔自然回答地滴水不漏,其中有一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是关于阿森纳队长人选的。

有记者先是问了阿尔特塔,阿森纳新队长的人选是否确定。

阿尔特塔只是说队长人选需要综合球员投票和教练组评估,暂时还未确定。

那个记者接着问道:“阿森纳似乎一直以来有卖队长的传统,您是否担心新队长会被其他球队挖角?”

这也算是阿森纳的一个痛处了,从维埃拉、吉尔伯托-席尔瓦、亨利,到法布雷加斯、范佩西、维尔马伦,再到最近一个被送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奥巴梅扬,阿森纳队长似乎总是被别的球队买走,而且很多球员都是在当打之年,其中,法布雷加斯和范佩西的“背刺”

,令阿森纳球迷记忆尤为深刻。

江海也想听一听阿尔特塔是怎么回答的。

只见阿尔特塔转头看了一眼一直在旁边等着吃瓜的江海,微笑道:“江,你觉得呢?”

“啊?”

江海头皮麻,什么鬼?关我什么事?

江海没想到吃瓜竟然吃到了自己身上,主教练不讲武德!

目前,在阿森纳球迷群体中,支持厄德高戴上阿森纳队长袖标的球迷很多,江海突然想到,难道今天原定是厄德高过来参加布会的?所以才有记者准备了这种问题?

所以,假如今天来得是厄德高,这个问题应该是马丁-厄德高来回答的。

更衣室里,厄德高目不转睛地盯着江海,他也想知道,江海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据说厄德高小时候一直是巴萨球迷,当初他在年纪轻轻就展现天赋,差点就转会到了巴塞罗那,只是那时的巴萨正遭遇转会禁令,这笔交易最终没有成功,厄德高则去了皇家马德里。

在皇马的几年里,厄德高一直在努力成为皇马的主力球员,可是等来的只是不间断的外租。他太想证明自己了。

厄德高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将来有一天,皇马想要让自己回去,自己会怎么做,他也不知道答案。

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答案。

江海心中苦,他自己是想都没想过成为哪支球队的队长,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一丁点所谓的领导才能,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都可以不和队友社交。主动交朋友对江海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这是由他的成长环境决定的。

江海在不到十二岁时因为某些事情离开中国,年少的他经常跟着父亲,去参加一些俱乐部的试训,每每失望而归,有些大俱乐部连门都没让他进过。

后来到了南安普顿,他终于有了立足之地,但其实每一步都要走得小心翼翼,他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球员,只能用更多的勤奋和思考弥补不足。他清楚得记得第一次训练时队友们看他的眼神,江海非常讨厌新队友们莫名的“高贵”

神态。无论是面对队友们给他起的带有些许歧视意义的外号,还是某些嘲笑的动作,他都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他的身上背负的不是他一个人的梦。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他的他心思敏感,对身边的一切都抱有戒备。他甚至能够很轻易地觉察到别人语言中隐藏的“特殊意义”

。与此同时,他又不想与任何一个人闹矛盾,在南安普顿,这可能意味着他将失去一切,他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这个道理。

在中国,他就是因为这种事情而无法立足。

他不想做什么队长,他也不敢。

他可以用一切圆滑的语言伪装自己,只需要维持现有的一切。

江海沉默了一会,在这个小小的会议室里,快门的声音是那么杂乱。

“我是一个曾经被抛弃的人,我曾经以为,自己的未来大概就是在一个次级联赛球队浑浑噩噩的球员,拼尽全力也无法闯进你们的闪光灯里。”

江海不自觉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现在的一切真的像梦一样。我在很小时候差点没有球踢,如果我的父母没有舍弃一切将我带到英格兰,或许我现在正坐在大学宿舍里,用手机或者电脑,看着马丁、萨卡、史密斯他们在球场上肆意地庆祝。”

江海三言两语间勾勒出一个背井离乡追求足球梦想的少年,对于少年来说,这条路注定曲折蜿蜒。

电视机前,江海的父亲江明也在关注着这一幕,听到这些话,他也不禁想起那时艰难的处境。

张小北在被窝里看着并不清晰的直播,眼神没有焦距,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踏进阿森纳训练场的第一天,我就誓一定要留下来。那时我还是个连7o分钟比赛时间都坚持不了的菜鸟,我记得在阿森纳宣布签下我时,很多新闻媒体在嘲讽俱乐部的老板收了中国人的钱。”

有几个记者笑了起来,但更多的是露出尴尬神色。或许当时在座的一些人,也曾这样嘲讽过。

“针对您问的这个问题,我也曾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描述阿森纳卖队长的‘传统’,曾经我也把这件事当做一个令人笑的‘段子’,但是当我在这里待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以后,我会忍不住想,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会离开这么好的俱乐部?”

“我知道,你们会说为了钱,或是为了荣誉、奖杯,又或者是,为了地中海温暖的沙滩、为了巴塞罗那下午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