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开篇激战1860 > 第113章 东洋的心思

第113章 东洋的心思 (第1页)

作者:琳琅岁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随着与清廷签订了一纸约章,两江地区由此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旧更迭之间,总会难免生出混乱。新掌两江大权的陈济怀,自然深谙这个道理。

因此,保持稳定,平顺的渡过这个危机四伏的时期,被他定为现阶段执政的核心方针,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

在内政方面,为了尽量快的平复民众,因这场变革而带来的恐慌,除了在上层做必要的废立以外,在中下层基本沿用了原来的一切。

更全面的改革,只有待大局相对安稳之后,再逐步的进行。

对于两江最高层面的治理,陈济怀暂时推行诸司三省体制,取代了大清原有的官署。

今后还准备在局面平稳后,6续引入西方的议会参政等制度。

所谓诸司,是指在两江全域内,分管各领域事务的部门,相当于内阁各部。

包括,外务司,防务司,财务司,海关司,交通司,刑律司,农业司,工业司,贸易司,监察司,学政司,民政司,等等。

而三省,指的是两江治下的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这三个省各自的行政事务管理,其下仍暂时沿用道、府或州和县的管理结构。

这个“三”

字,并不是固定下来的,只是因为当下两江仅有这三个省,而已。

至于各级官员的任用,则是一件比较令陈济怀头疼的事情。

两江自治以后,出现了一大股人员迁出的潮流,包括官宦和民间两个层面。

在民间层面,普通百姓还好,在经过最初的,相对短时间的惶恐之后,随着安抚和淡忘,便渐渐适应了下来,依旧我行我素的,操持着生活。

但那些乡里的士绅们,情况就不太一样了。而这一类人群,也是长久以来,在华夏民间有着核心影响力的阶层。

虽然陈家经营江南日久,各种新鲜事物也推行过不少。在这些过程中,不断劝导或打压,已经使得两江的士绅阶层有了很大的改变。

但还是有许多思想极其顽固守旧的,仍无法接受自治这种“大逆不道”

的行为。

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与外省或朝廷里的高官,有着家族上的关联。于是这些人,便选择了离开两江。

对于他们,陈济怀的态度是,放行。只要他们不裹挟,不制造混乱,就由他们去。走了,反倒比留下来阻挠新政,或暗中搞破坏要好。

相比民间的人员流失,官吏的外流,就比较令人惋惜了。

在原有的数量庞大的两江官吏中,不论开明还是守旧,很多人还是更看重自己的顶戴,和功名仕途。

两江自治以后,这些官宦们不可避免的,将从此脱离大清的官僚体制,这是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难以接受的。因此纷纷选择离开。

这些人员的流失,特别是中下层官员,可以说对两江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然而这却是清廷最高兴看到的。

朝廷对此一面幸灾乐祸,一面推波助澜。放出话来,说只要有人离开两江,朝廷一定给予优议,还会为其安排新的实缺,甚至是肥缺。

清廷所承诺的,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另当别论。但确实鼓动了很多人,也给陈济怀添来更多的麻烦。

为了尽量降低不利影响,他只得采取两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