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开篇激战1860 > 第160章 自由从头到脚

第160章 自由从头到脚 (第2页)

作者:琳琅岁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就是为了保持稳定,要尽量降低原有士人阶层的反对。在过渡的过程中,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出路和机遇。

为此,陈济怀决定开办了五所国学院,相当于大学堂。给那些读传统诗书的学子们,继续考学的途径,并且在其毕业后仍有选官的机会。

这五所国学院分别是,设在江宁的两江国学院,苏州的江苏国学院,安庆的安徽国学院,南昌的江西国学院和河内的交趾国学院。

后来因效果良好,又增办了两院。在凤阳开办了两淮国学院,在赣州开办了南方国学院。

所谓“渐进”

和“标准”

,是碍于两江现有的人力、财力和社会环境,暂时无力将普及教育全面的铺开。

而是采取分阶段逐次推进的方式开展,每个阶段都要制定相应的标准,要求各地方切实落实到位。并作为重要指标项,纳入官员考绩当中。

紧接着,在各地方开始广建各级学校的同时,陈济怀还主持颁布了两江的教育法令——《学制律》。

以此法为纲要,对地方进行约束和指导。

两江也将在这些举措下,一步步的实现普及义务教育,逐渐形成结构完整的教育体系。

陈济怀在力行展教育的同时,还没有忘记总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文化、民俗和宣传。

也就是在颁布《学制律》的同时,他下令设立了一个新的政府机构,文宣司。

文宣司刚刚成立,便在陈济怀的授意下,呈请颁了“式自由令”

所谓式自由,是指无论男女,其须样式、服饰以及是否缠足等,皆应按本人意愿自由选择,并受到法律和官方的保护。

旁人不论以何种理由,皆不得强迫本人改变,否则即为违法。

如若有任何组织或个人,需要对他人的装扮等,进行统一要求或限制。必须先向文宣司提交申请,并详细阐明合乎情理的缘由。

在经过文宣司核验审批通过,颁许可之后,才可执行。

这说白了,就是要破除旧有的蓄辫、穿长袍和缠足等陋俗,提倡西式装束。

只不过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不引起过度的反应,才未采取强制的方式,而是以“自由”

的名义作为突破。

因为多年以来,随着两江持续的效法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也早已被引入和提倡,不断的见诸于报端和各种论述,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既然自由理念已经渐入人心,为了予以彰显,那就该从头到脚的体现出来。

以此方式,式自由令也算是走了“迂回路线”

可饶是如此,其一经出仍然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在大清国的其他地方更是轰动一时。

其实,尽管被守旧势力批判为“离经叛道”

,但剪易服的事,在上海等地,还有两江的军队当中,早已屡见不鲜,尤其以海军为甚。

这些人群,或许是接触和学习西方较早,也更为深入,因此在近十年前就已经开了剪辫易服的风气之先。

当此番式自由令出台之后,在开化较早的地方,更是迅呈现出普及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