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开篇激战1860 > 第173章 奋起直追

第173章 奋起直追 (第2页)

作者:琳琅岁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谅山”

级也是两江建造的最后一型无防护巡洋舰,采用长艏楼船型,略有后倾的双桅杆和双烟囱的布局,舰艏装有撞角。

指挥塔设在艏楼顶的末端,带有横跨舰身的飞桥,后面紧挨着双桅杆中前面的那座。

作为主要武备的5具鱼雷射管,仍然采用此时已算比较保守的14英寸口径,全部由两江自己制造。舰艏装有一具,两舷各有两具。

主炮采用4门进口的,带有3英寸钢质炮盾的,阿姆斯特朗式4o倍径4。7英寸射炮。

四炮形成菱形布局,艏楼顶和舰艉甲板延中线,以及位于两舷中间位置的耳台上各安装一门。

其他武器包括,光绪十一年型霍奇基斯式4o倍径57毫米射炮,和光绪三年型加特林式7o倍径11毫米十管旋转机关炮,各4门。

动力系统采用两台卧式三汽缸三胀往复蒸汽机,双轴推进,配套6座圆筒式火管锅炉,最大输出功率8,ooo马力,设计航达到22节!

在煤舱满载的情况下,能以1o节航续航4,ooo海里,自持过十六天。舰上编有官兵合计181人。

防卫军海军在坚持自造舰只的同时,仍然在谋求着继续引进先进的战舰。

他们无论是受到技术的引领,还是在实战中的深切体会,都十分的清楚和明确了,为提高在海战中的生存性,就得彻底抛开无防护的样式。

而此时的世界海军技术,在经过长期展演化后的巡洋舰方面,已经分化为“防护巡洋舰”

和“装甲巡洋舰”

两个方向。

但究竟这两种舰型孰优孰劣,哪个更有优势,却在海军界产生了争论。双方各自的支持者们,也是各说各理,一时难辨高下。

在这场波及甚广的海军技术论战当中,还夹杂进了大清的身影。

李鸿章主持的新舰采购中,也在决定选取哪种战舰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中当然隐含着朝廷中的人情和派系之争。

由此还勾起了英德两国造船厂商之间的辩论,甚至吸引了德国宰相俾斯麦的关注和对德厂的特别指示。

最后为了海军大局着想,李鸿章只得表示“海军甫设,不妨并存其式,他日行驶日久,利病自见,再专择其一推广仿造”

于是一碗水端平,从德国购入了两艘“经远”

级装甲巡洋舰,又从英国购进两艘“致远”

级防护巡洋舰。

李鸿章的这种做法,纯属无奈。但其结果,却使得北洋同时得到了两种新式战舰。

这也引起了防卫军海军的艳羡。

不甘人后的两江,为了奋起追赶,也有样学样,在已经订造了“疾风”

级防护巡洋舰后,准备再引进一型装甲巡洋舰,以求对不同的技术进行尝试和探寻。

只不过,与大清在做决策时,隐藏有那么些的复杂不同,两江在做选择时就要干净清晰很多了。

他们直接明确的选定了,由英国的造船厂商来为自己设计建造新舰。

这也意味着,防卫军海军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方面,从此彻底的倒向了以英国为师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