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真定钢铁厂 (第2页)

作者:小奋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

大明历553年,乾武二年12月1o日,直隶真定府。

距离战争结束2个月,有了资金支持加上外挂加成,大明最大的新式炼钢厂建成。

真定钢铁厂,一所能同时容纳8万工人,并采用帝国最新明的平炉炼钢法而新建的钢铁厂。

如今,全世界的工业强国都在用转炉炼钢法,该方法虽然让钢铁产量直追生铁,但缺点也很大,无法有效去除钢水中的磷。

这也是制约大明海军建造更大战列舰的主要因素,钢铁不达标。

而平炉炼钢法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一直持续的高温和可控的过程,使得钢水的杂质被进一步提炼,出产的钢铁质量稳定,优质钢产量进一步提高。

别看平炉炼钢法一炉所需的时间高达2o个小时以上,但平炉的熔池更大,每炉可以产上百吨钢水。

此外,平炉炼钢法所用的原料更广泛,除了传统的生铁,还可以用废铁、铁屑、熟铁等。

这让大明钢铁,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产量上都将迎来了质的飞跃。。。。。。

此时,新任命的厂长张宽正陪着工业部长宋天佑准备挂牌剪彩。

作为朝廷的重点项目,真定钢铁厂受到了朝廷重臣乃至皇帝陛下的关注。

砰砰砰,宋天佑揭开了牌匾上盖着的红布,早就准备好的礼炮开始轰鸣。

台下聚集在一起的钢铁工人,全都热烈的鼓着掌,统一的蓝色工装让台下人群像大海一样。

宋天佑一边鼓掌一边小声对着身旁的张宽道:“张宽呐,真定铁厂出产的钢铁,关乎到帝国的军工科技,你可不能掉链子啊。”

张宽面色一整保证道:“我一定不会辜负帝国以及陛下的期望。”

张宽,帝国工业大学毕业,从一名炼钢小组长一步步升到了厂长位,在平炉炼钢的研究中提供了重要思路。

这种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自然而然进入了工业部大佬的眼里,并成功升任真定钢厂的厂长,别看是平调,其实是升了。

下方,一名木讷的工人鼓掌鼓的手都拍红了,他正是原来的上马村磨刀匠赵良。

两年前进入修堂的赵良,经过半年的学习正式成为了一名锻工。

相对于钳工等其他技术工种,锻工的要求无疑低了很多,别犯错有把子力气就能上。

赵良很珍惜成为工人的机会,加上本身有些木讷,低着头一心钻研锻工技术。

并在两年内成为了泰宁钢铁厂进步最快的锻工。

筹备真定钢铁厂的时候,赵良被抽调,并带着媳妇陶翠翠来到了真定。

在全民工业的号召下,陶翠翠也在之后的时间里成为了一名纺织工人。

真定钢铁厂规模庞大,除了必要的钢铁技术,还配套建设了很多基础设施,一副城中城的模样。

赵良等大部分外地工人都被分配了住房,陶翠翠也被安排到了当地的纺织厂工作。

如今,赵良也有了一个儿子,取名赵明恩,听名字就知道赵良很是感激朝廷。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良一家就是大明大部分百姓的真实写照。

全面铺开的工业,使得大部分民众成为了工业人口,从事的工作都和工业有关。

凡事都有两面性,大量工业人口意味着大明工业化进一步深化,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重要的是粮食种植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