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那个疯狂的年代 > 第171章 救友军于危难 存大义于心间

第171章 救友军于危难 存大义于心间 (第1页)

作者:龙骧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论语·宪问》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短短数日之间,在高阳百姓的帮助下,高阳城的护城河水深竟骤增一倍之多,仿佛是大地在默默地为这座城市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城墙又增高一丈,坚实地矗立着,仿佛在向敌人宣告着坚韧与不屈。士兵们个个英姿飒爽,子弹上膛,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时刻准备着。高阳的百姓们纷纷挺身而出,男人们忙碌地担粮送水,而妇女们则细心地缝补衣物,都是尽力为之。

日军围困18军的消息如惊雷般传来,县府会客室里气氛紧张,争论激烈。贾梁柱生气地说道:“18军曾负我在先,我们何必去救?况且我们之前还大力帮助过他们,他们不但不感恩,还倒打一耙”

路洪水紧接着说道:“我认为,我们应等待18军与日军两败俱伤之时,再果断出击,一举歼灭。对于那些忘恩负义之人,我们必须要有手段!”

路修身环顾四周,沉默片刻后,语重心长地说:“兄弟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在这日军侵略的关键时刻,我们应放下成见,共同抗日。”

县府会客室里的争论十分激烈,然而,路修身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众人的内心,点亮了方向

罗勇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此乃以德报怨,希望18军能够明白我们的苦心。”

路修身见罗勇首先理解自己的苦心,便说道:“18军乃周通的18军,乃中国人民的18军,非王飞鹏私人的18军,虽误入歧途,但并未走远。”

几人见路修身主意已定,便不再说什么,纷纷说道:“下命令吧,下命令吧,晚了便来不及了。”

高阳城外,阳光洒在大地上,罗勇率领的警备军和贾梁柱统率的护卫营迎着初升的朝阳,急速前进。路洪水的卫国营则肩负着断后和弹药枪炮运输等重要任务。

这一列列士兵们心怀民族大义,装着兄弟之情,斗志昂扬。他们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和勇气。

当高阳军决心救18军时,对于18军来说,仿佛云开雾散,重见天日。古有英雄救美、友邦相助的佳话,今有高阳军心怀大义之举。过去的嫌隙和纷争在这一刻烟消云散,高阳军不计前嫌,挺身而出,勇救兄弟军,真令人敬佩。

在不远处的战场上,日军包围圈越来越缩小,18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时,一个18军士兵喊道:“我还没有结婚,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牺牲了,真是不甘心。”

另外一个士兵回应道:“我有两个孩子,一个1岁、另一个3岁,如果我牺牲了,她们母子以后如何生活?”

日军封锁了所有出入口,并且火力之强前所未有,18军子弹本就不多,经过长时间交战,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士兵愁苦着脸,纷纷陷入绝望之中。

突然之间,一阵枪炮声从日本外围圈响起,本来枪口全对着18军的日本军队,纷纷一致调转枪口向外。绝望的18军突然看到希望,一个士兵喊道:“我们的支援部队来了,大家鼓起劲来。”

另一个士兵用高音喇叭喊道:“前来支援的是哪部分兄弟?”

罗勇听得清楚,用高音喇叭回复道:“我们是高阳军,见友军被围,特来营救。”

18军的士兵纷纷用哭腔喊道:“贵军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我军为之感动,愿为驱使。”

罗勇喊话道:“我们合力打开一个缺口,迎接友军暂避高阳城。”

18军的士兵们在听到这句话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感动。他们毫不犹豫地举起枪炮,尽力地朝着日军射击。日军瞬间陷入了前后夹击的困境,身前身后都被猛烈的火炮攻击。没过多久,战场上出现了一个缺口,18军的士兵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纷纷朝着高阳城的方向撤退。高阳军肩负着断后的重任,他们且战且退,保护18军安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