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一寸光阴 (第1页)

作者:风疏竹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老道长为凌家子弟讲解《易经》的第一卦:乾卦。

老道长说:乾卦是宇宙人生的第一个密码。“潜、现、惕、跃”

是宇宙人生由低至高的奋斗过程,而“飞龙在天”

则是展的最高峰;当到达了最高峰,就一定要提防“亢龙有悔”

如何防止盈满则溢、盛极必衰、好事变坏?就要在“现、惕、跃、飞”

的状态用到“用九”

,“用九”

的意思就是指做人要谦虚,心存敬畏,不要居功自傲,要将自己得到的所有荣耀归于上苍厚赐。

我在现代时想学《易经》,却不曾想到,刚开始学习时,就回到了大明;又意想不到的是,我竟然在大明,遇到老道长这位高人,为我开讲《易经》!

真是三生有幸!

这时日已近午,小道士过来告诉我们,斋饭已准备好了,老道长就对我们说:我们先吃午饭吧!

我们就一起到后堂吃午饭。

吃完午饭后,各人都稍作休息了半个时辰。

在前边老道长就曾经给我们讲过,午时是天地最热的时候,人在其中,要避其锋芒,中午的时候,可以的话就选择休息;中午的休息可以让下午的活动保持良好的体力。

古时候的半个时辰是现代人的一个小时。

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5至2o分钟为好,但是凌家子弟人数较多,熙熙攘攘间,老道长就为我们预留了多一点的时间。

话说回来,古时候没有钟表,古人就怎样获知时间的呢?

先秦时候,有《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从这歌词中,看到那个时候的人们,生活虽原始简单,但内心满足。

西周的时候,人们明了圭表与日晷。但这两种测量时间的工具的缺点是:必须依靠阳光。

圭表分为两个部分,垂直于地面的一个高高标杆或者石柱,叫“表”

;正南正北平放在地面上的测量影子长度的刻板,叫“圭”

。圭上带有刻度,叫“分”

、“寸”

;阳光照在表上,影子落在圭上。

现代称作的钟表的“表”

就是从这里来的;为人师表的“表”

,也从“圭表”

中延伸出来的。

日晷的样子跟现代的钟表很相似,一个带有刻线的晷面,成一定角度,斜向天空,太阳自东往西,晷针的影子落在圆盘上,就是当时的时间。

在现代的北京故宫太和殿前,就有一个日晷,象征皇帝拥有向天下万民授时的最高权力。

古人常称时间为“一寸光阴”

,寸来自圭表,光阴来自日晷。

圭表和日晷太昂贵了,只有皇家和大富大贵人家才用得上;普通平民百姓,出行在外,看时间还是主要靠太阳和公鸡打鸣。

靠太阳实在太被动了,人们在汉代时,研究出用水的漏刻。

漏刻的“漏”

是指“漏壶”

,也就是有一个小洞的盛水的水壶;“刻”

指的是“刻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