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收萧遥剑 (第1页)

作者:风疏竹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昨晚老道长带我和凌轩参观了松谷草堂的藏书阁,藏书的丰富让我和凌轩大开眼界;晚上我偶然见到一个偷书贼,差点被偷书贼带了下山,还好凌轩和老道长及时赶到救下了我。

也许是昨晚太紧张刺激,当安全了,神经也一下子放松下来,以至早上我都不晓得醒了。

我醒过来时,现周围的人都不在了,包括凌轩,我赶忙一骨碌爬起来走出云,现凌家子弟在四方天井,刚练完八段锦,正准备去吃早饭。

我揉着双眼找凌轩,凌轩看到我,也向我走过来。

凌轩说:瑶瑶,醒啦?见你睡得正酣,不忍叫醒。

我抬头现也看不到老道长,就问:老道长呢?

凌轩说:今早道院刚打开门,就看到有访客,说要找老道长,老道长就取消了晨练,也不知是什么人这么急着见老道长。

凌轩陪我先去梳洗,帮我扎头时,凌轩恍然大悟地说:我明白了,昨晚那个人为什么要把你掳走,他应该真不知道你是女孩呢!

我想起来后怕得很,但是却不肯松口,我说:难道把男孩掳走就很应该么?

自从老道长告诉凌轩,叫他平时尽量将我打扮成男孩,这样会安全一点后,凌轩就将我按照男孩的样式,扎成丱,从我的衣服里,挑一件蓝布短褂和裤子给我穿上,这样从外表看起来,我只是一个偏向娇媚的小男孩的形象。

所谓丱,是指古代儿童或未婚少女的式,其梳编法是将平分两股,对称系结成两大椎,分置于头顶两侧,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头,使其自然垂下。

这个型,跟“丱”

这个字的形状十分相像。

编扎丱的多是年龄偏小,没有添加特别的花巧装饰,是分不出男女的。

当我和凌轩吃完早饭后,从后堂走出来时,迎面一个小道士向我们走来。

小道士说:凌施主,方丈有请。

凌轩和我听了,赶忙跟着小道士走。

小道士把我们带到后院的侧厅,这里闲杂人少,比较清静,老道长一大清早叫我们来这里不知何事?

我和凌轩走进侧厅后,现老道长和三叔已坐在正中的蒲团上,另外还有一个老者和一个少年。

我眼尖,一看这少年脸如白玉、剑眉星目的样子,就认出了这个就是昨晚的偷书大盗,我立即止步,并后退两步,躲到凌轩后边。

凌轩一见我的慌张模样,再看看那个少年,心中一下子明白过来。

昨晚在月色之下,情况紧急、状势危险,凌轩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少年手上提着的我身上,反而对少年的样子,没有太认真看;加上凌轩怎么也料不到,这个人昨晚才来偷东西,白天会堂而皇之前来拜访。

那个老者和少年一见到凌轩和我,立即从蒲团上起来,作揖行礼,凌轩赶忙回礼并扶住老者;而我紧盯着那个少年,生怕他再把我捆扎成一团。

眼前的少年与昨晚不同的是,今天他,头戴唐巾,身穿一袭淡蓝色带云纹的道袍,道袍的缘边装饰山形几何花纹;样子儒雅,玉树临风,与昨晚飞檐走壁的江湖游侠样子相去甚远。

这里解释一下,明代士绅读书人流行戴唐巾和穿道袍。

唐巾是一种用乌纱制作、两翅飘飘下垂,即俗称的软翅幞头的帽子。

这种帽子从唐代开始流行,明人仍然喜爱,故称唐巾。

道袍是明代普遍流行的男士休闲服装。

通常为右衽、大袖,长可及履;可束带,也可不束带,舒适得体;穿在身上,不拘谨,不邋遢,自然有一种飘逸的神韵;帝王将相到文人士庶,在非正式场合,几乎人人爱穿。

言归正传。

少年现我一见到他,就立即躲到凌轩背后,脸带惭愧,作揖后就低头不语。

待各人坐下后,老先生慈祥地看了我一眼后,对三叔和凌轩说:

这娃娃小巧玲珑,粉雕玉琢,的确让人心生欢喜,昨晚我听到犬儿外出回来,见他一面愧色,就问他,他告诉我事情的经过。

我斥责了他的鲁莽任性,我们也怕你们一早就离开道院,就赶过来道歉。

凌轩说:老先生言重了,昨晚是比较惊吓,万幸有惊无险。

老先生说:我老来得子,犬儿自小深受宠溺,好胜贪玩,任性莽为,所幸还服管教;我隐居山下久矣,远离尘世,亦不想犬儿复入仕途,无奈年轻人年少气盛,不苛于此地。

刚才我已跟方丈聊过了,对你们家族的情况略知一二。

此番前来,一是道歉,二为托付。

三叔和凌轩同时惊愕地问:此话怎讲?

老先生说:

老夫虽隐居于此地,但仍接待四方云游的方士、游侠,犬儿或许受此影响,性格桀骜不驯,许是志存高远,许是胸无大志,但我知道他人虽在,心早远离。

他恃着松谷道院方丈给老夫面子,把这里的藏书阁当成江湖的练摊,我和道长都知道他贪玩,但又屡教不改,无奈让他肆意了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