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梁山不老 > 第46章 想起戚继光

第46章 想起戚继光 (第2页)

作者:甘庄柳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相似。眯上眼睛,开始记忆有关戚继光及其“鸳鸯阵”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生于济宁。后世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我穿越来时,估计他太爷爷都还没出生。因为之间还差着5oo年呢。

他自幼博通经史。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徒,组练新军,配以精良战船、兵械;又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

战术,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将福建境内倭寇主力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隆庆二年(1568年),奉命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在张居正、谭纶支持下长期镇守北方,抵御鞑靼,保障北疆安全。累功授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被调往广东,数年后被谪贬归乡,最终在穷困失意中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后追赐谥号“武庄”

,又改谥“武毅”

这是我记忆中的戚继光的简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抗倭。

在四十余年的军事生涯中,南征北战,屡战屡捷,立下不朽功勋。他留下的兵书《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在练兵、治械、阵图等方面的多有创见和总结,推动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展。

自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仅十七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职以来,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的戎马生涯。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十九岁的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题诗一——《韬钤深处》,诗中最后两句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反映出他要为国为民奋斗一生的远大抱负。他用一生扫平了倭寇之患,被誉为民族英雄。

戚继光到义乌后,进行了严格的挑选,他制定了“四要四不要”

的征兵要求。四不要:(1)不要城里人;(2)不要在官府里任过职的;(3)4o岁以上的和长得白的不要;(4)胆子特别小的和胆子特别大的不要。四要:(1)有标准的农民;(2)黑大粗壮皮肉结实的人;(3)目光有神的人;(4)见了官府还得有点怕的人。最后选定他挑选吃苦耐劳的农民、矿工三千多人,组成戚家军,分武器,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此,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戚家军”

“戚家军”

人数不多,其精锐只有3ooo多人,但每个都是骁勇善战。“戚家军”

的军纪也令人生惧:戚继光要士兵熟练掌握金鼓、号炮、旗帜的号令,要求作战时,全体官兵必须统一步调,集体向前,一人退却则一人斩,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此外,戚继光还制定了各种赏罚措施,如设立固定的考选日期,武艺精通者予以奖赏,武艺生疏者予以处分。作战有功、被俘不屈、遵守军纪等,一律有赏;恃强霸道、讹言狂惑、偷摘瓜果、奸淫妇女等,一律论罪。

在严格的征兵要求和军纪下,“戚家军”

在抗倭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台州花街之战:斩3o8颗,生擒2名倭,其余淹死和未割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白水洋战斗:15oo对2ooo余,全歼2ooo多名倭寇,斩344颗,生擒5名倭,己方牺牲陈四等3人;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ooo名;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ooo多名,斩348颗,俘虏29人,牺牲陈文彪等13人;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斩688颗,己方无一人牺牲;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ooo名左右,斩96o颗,俘虏26人,己方阵亡9o人;福清葛塘之战:消灭3oo多名倭寇,斩15o多颗,牺牲2o人;平海卫战斗:斩2622颗,己方牺牲金渔等16人;仙游之战:击溃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ooo余,斩498颗,生擒1名,己方牺牲童子明等24人;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177颗,己方无一人阵亡;蔡陂岭战斗:击溃倭寇7ooo余名,杀死1ooo多名,斩16o多颗.己方牺牲31人。

仅举“台州大捷”

一例说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浙东。戚继光带兵一直追到龙山、雁门岭,最后在台州,他率领的三千戚家军精锐九战九捷,斩俘获了倭寇上千人,烧死溺死的敌军更是无法计数,以三千之军击溃了两万多倭寇,重创浙江倭寇。这就是“台州大捷”

此后,倭寇只要听到戚家军的名号,都会不寒而栗。他们称戚继光是“戚老虎”

,不敢继续待在浙江,只得召集残部逃出浙江,辗转到了福建,并攻陷了宁德城。福建巡抚游震不敢应战,只会向朝廷告急。嘉靖皇帝钦点,饬令胡宗宪派戚继光剿灭倭乱。戚继光陈列鸳鸯阵,命部下每人抱一束稻草,利用退潮时填平了淤泥路壕沟,迅出击,冲入敌营,这一战斩倭寇上千人,并救出了八百多名被倭寇囚禁的百姓。并乘胜追击,剿除倭乱残余,接连攻克了六十个大营。仅林墩之战,戚家军救出了被俘的百姓就高达二千一百二十名。戚家军凯旋班师,途经福清。一小支倭寇见到戚家军,大惊失色,说:“戚虎兵至此耶!”

“我等不敢犯浙矣,何又来万里外杀我也!”

二军狭路相逢,戚家军气势如虹,顺道除掉了这支倭寇小分队。

战后,适逢中秋佳节。戚继光邀请各级官兵到自己的营帐前赏月。由于军中无酒,他谱写了一新的军歌《凯歌》,让众人以歌代酒,在月光下尽情地高唱:“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这一夜,嘹亮的军歌响彻夜晚。高昂的明军士气,令多少将领追忆起大明开国时,那份惊天动地的伟烈雄风。

在戚继光的提议和安排下,边军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的地点在汤泉(河北遵化),车、骑、步三军配合,人数多达十六万,长达二十多天,实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所罕见。

戚家军威武护卫东南沿海,当时沿海人民到处传唱:“生我兮父母,长我兮疆土……莫我再生兮,继戚元辅!”

以歌颂戚继光的功绩。当地乡绅百姓感念戚继光,还为他设生祠,刻肖像,祀德刻诗在墙壁上,勒碑纪录他的勋功,永传后世。

戚继光还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他教育官兵:“你在家哪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的苦楚艰难,即当思量今日食银之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你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保障,他养你何用?”

又指出:“你们本为立功名、报效家国而当兵,是来杀贼的,贼是杀百姓的东西。百姓们岂不是要你们杀贼的?”

他的教育是言之有物,浅显易懂的。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一支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的“戚家军”

就此诞生。

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是今后能用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