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梁山不老 > 第59章 审出案中案

第59章 审出案中案 (第2页)

作者:甘庄柳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有拖延渎职者,先斩后奏!”

梁太尉与我等齐道:“谨遵圣意!”

我李逵一介武将,审理案子又关我何事?这哪里有饮酒、喝茶、坐着来的舒服?

铁牛告诉您,宋朝的司法制度基本沿袭唐朝时期的制度,中央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宋初为加强皇帝对三大机关司法审判权的制约,又增置审刑院。凡全国地方上奏中央的案件,先送审刑院备案,再交大理寺审理、刑部复核后,复由审刑院详议,奏请皇帝裁决。大理寺是全国最高的司法审判机构。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刑部为中央最高的司法行政机构,同时负责复核大理寺所判流刑以上的案件。宋朝的刑部复核职能比前代增强。除这些机构外,宋朝还设立了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三个法定机关,专门受理直接向朝廷投诉的案件以及上诉的冤案。

您看,宋朝不但有审刑院,还有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这都是我们前所未闻的。不是我们孤陋寡闻,是宋朝官僚系统随意性太强。

不说这些没用的。我们说案件。

这段时间,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可谓忙得焦头烂额。空心敌台贪腐案涉案人员就有皇亲国戚,藩镇私铸钱币案和皇亲国戚谋杀朝臣案又涉及皇亲国戚。别的案子查个人,查出来宣判杀头即可,这次三案皆是皇案,还有掌管皇族、宗室事务的宗正时时盯着,不谨慎谁敢?

这就是案子迟迟不能结案的因素之一。

于是,我领了圣旨,随传旨的李公公,就是那个收了我的银子,然后和我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太监,一同赴大理寺。

大理寺最早出现于北齐,秦汉时期为廷尉,唐代成为九寺之一,而到了宋朝,大理寺虽然还是最高审判机构,但是却明显受到了制约。宋朝统治者秉持“法制立,然后万事有经,而治道可必”

的思想,提出了:“立法不贵太重,而贵力行”

的理念。意思是立法不应该太严苛,重要的是让百姓身体力行。那么宋朝的大理寺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对比前朝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理寺的审判职能其实和刑部有所冲突重复,因此两者既有分工也有牵制。北宋初期,大理寺为慎刑机构,没有刑部吃香,它仅有断决地方上奏案件的权力,却没有开庭审理的资格。因此只是书面审断,设立的官员也比较简单。最高长官为判寺事,次官为少卿,都是由朝臣兼任,没有专职官员。神宗元丰改制后,大理寺恢复审判职能,以大理寺卿为长官,大理寺的官员才开始扩充,以幕府州府的官员补充大理寺,将京官改为检法官。同时完善了原本大理寺官员的空缺,长官重新变成了大理寺卿。而大理寺的职责和职务也有了新的变化,掌折狱、详刑、鞫谳之事,两少卿分领左断刑和右治狱。元丰年间(1o78年—1o85年),大理寺卿改制后为从三品。元丰改制后,置卿一人,少卿二人,正二人,推丞四人,断丞六人,司直六人,评事十二人,主簿二人。值得一提的是,神宗元丰年间,大理寺的职务开始分为左右两部分,所有弹劾百官的案件、将领斩以下存疑的案件,都归左隶断刑。司直来断案,大理寺丞评议,正审之。如果是其他纠察百官的案件,则由右隶来管理,还是寺丞审议,不过只需要由少卿来领导,大理寺卿只要看个大概即可。不过,大理寺卿同样还是绕不过一个机构,那就是刑部。《宋史》记载:“凡刑狱应审议者,上刑部。”

凡是刑狱需要审议的,都要上报到刑部。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却要上报刑部,就连皇帝、中枢机构甚至部分权臣的制约也抢夺了大理寺的部分职能,这就让大理寺难以做到独立的审判,不得不说大理寺在宋朝混得确实够惨。

大理寺卿在宋朝混得确实够惨,但他是从三品,而我这个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的品阶是正四品,他混得再惨,也比我大半级。按常理,我这个武将是要给他这个文官行礼的。但今天,我有赵佶的圣旨和尚方剑,他得以君礼参拜。

设香案,读圣旨,集体参拜毕。李公公任务完成回宫复旨,我则留下来,了解案情。

大理寺卿李光耀虽然和我李铁牛五百年前是一家,但他显然不屑于和我这个鲁莽的钦差大臣寒暄,一上来直接通报案情,而且通报得十分简略,简略得就像是怕我这个钦差大臣知道案情似的。这就有点过分了。

我问道:“李大人,我李逵是个武夫,不懂得是非曲直,弯弯绕绕什么的,只想替陛下问一句,空心敌台贪腐案为何迟迟不能结案?”

李光耀道:“李将军出身行伍,不知此案之难,故而迟迟不能结案。”

我听他说我出身行伍,知道他鄙视武将,心中不喜,便问道:“李大人,难在何处?”

李光耀道:“李将军,此案牵扯极广,恐难及时结案。”

我笑道:“李大人,你说恐难及时结案,不知及时是几时?”

李光耀道:“李将军,恐怕还得十天半月方可结案。”

我正色道:“李大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十天半月太长,陛下只给你三天时间!”

李光耀道:“李将军,三天时间恐怕不够。”

我正色道:“李大人,陛下口谕,三天时间结不了案,你请辞吧!”

李光耀道:“李将军,陛下是否有此口谕?三天时间恐怕不够。”

我正色道:“李大人,陛下是否有此口谕?你自己去问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