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梁山不老 > 第61章 督案三法司

第61章 督案三法司 (第2页)

作者:甘庄柳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是北京:“云”

是大同,幽云十六州,大抵包括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这里自古以来是中原王朝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主要屏障。这十六州分别是幽州(北京)、顺州(北京顺义)、儒州(北京延庆)、檀州(北京密云)、蓟州(河北蓟县)、涿州(河北涿州)、瀛州(河北河间)、莫州(河北任丘北)、新州(河北涿鹿)、妫州(河北怀来)、武州(河北宜化)、蔚州(河北蔚县)、应州(山西应县)、寰州(山西朔州东)、朔州(山西朔州)、云州(山西大同)。

“燕云十六州”

被契丹实际占领,北宋初年,取消了节度使的实权,地方政府机构实行州(府、军、监)、县二级制。州县的数量也在不断调整变化。据记载:元丰八年(1o85),全国有府14个、州24o个。到了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全国有京府4个、府3o个、州254个、监63个、县1234个。宋朝的州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每一个州还有一个郡名。州名是正名,郡名是别名。郡名大都沿袭唐朝旧名,改用新郡名的很少。有新的州,朝廷会赏赐一个郡名,没有郡名的州很少。

由于交通、通信不便,为了便于管理,北宋又按照地域,实行划片管理。将地域相近的“州(府、军、监)”

划为一个片区,这个片区就叫“路”

,各个“路”

所管辖的“州(府、军、监)”

数量不等。但所有的州都直属中央政府。路的性质重点起监督作用,后来演变为只起财税统筹调拨作用。宋朝的“路”

的数量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最早为15路,在仁宗时期调整为19路,到神宗末期又调整为23路。到宋徽宗时又增加到24路。

北宋的大型城池也在不断变化,北宋照丰年间(1o77-1o86)大型城池有29个,到宋徽宗时期为49个。

所以,大理寺卿李光耀上奏时,所言之涉案大城池主官25城,约占大城池总数的一半。说明北宋王朝已经腐败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了。

我心情复杂地走出宫门,便向“李叔叔”

道别。心中感慨万千,这个任务不同一般,不知刑部尚书为人如何,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一切安好。倘若惹毛了他李爷爷,说不定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一路自有小太监送出宫门,我便和大理寺卿李光耀先生各自上马(轿),直奔刑部。一路上,我的思绪飘忽不定,心中充满了不安和忧虑。我只知道,我必须有所作为、积极应对。然后,我们很快就到了刑部。李光耀先生更是一脸担忧。刑部的大门紧闭着,门口站着两名手持长枪的兵卒。大理寺卿的属官与刑部相熟,门上兵卒也大多认识,故能及时上报放行。

走进刑部尚书办公大厅,只见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公案,案后坐着一名穿着官服的中年人,正在翻看文书。这就是刑部尚书侯蒙。

刑部尚书侯蒙并非庸人,进士及第,曾与宋徽宗崇宁年间,“上疏论十事”

:“曰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

。徽宗听纳,有大用意。迁侍御史,又迁刑部尚书。

见我们走进来,他立即站起来和李光耀先生打招呼,叫我们“坐、上座、请上座;茶、吃茶、请吃茶!”

做足了全套礼节后,才问公事。

刑部尚书侯蒙倒是个知趣之人,见我手捧尚方剑前来督案,知我等已经面圣。先是寒暄,却不看案情,倒先问起皇上旨意。

侯蒙道:“不知圣意如何?”

我道:“圣上口谕,秉公执法,恶问斩!”

侯蒙又道:“证据是否确凿?”

李光耀道:“这个侯尚书放心,大理寺案子一贯注重证据,件件确凿。”

侯蒙笑道:“那就谨遵上意。”

然后,侯蒙唤来刑部属官,通知御史台前来刑部复核空心敌台案。

御史台的职责是主管纠察官员之奸邪,肃正朝廷纲纪。秦代设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副手,侍御史之长,负责监察百官的职责。西汉时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大夫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一般都是由御史大夫直接升任。御史和皇帝亲近,所以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常常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后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汉献帝时,在曹操的专权下,又恢复了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官制。西汉晚期,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三公并立。东汉初年,御史大夫的官属,由御史中丞总领,中丞替代御史大夫而成为执法和监察机构的脑人物。隋、唐以后所设御史大夫,均为御史台长官,已经不再具有汉、魏三公的性质。宋初,御史大夫不任实职,仅作加官用。元丰改制,取消御史大夫一职。宋咸平四年,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官级不够的,任权右谏议大夫。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其中台院设侍御史一人,主管辅助御史台事务;殿院设殿中侍御史二人,主管以礼仪法度纠察百官过失;察院设监察御史六人,分别主管六部及百官之事,纠察其错误。

不一会,御史中丞方鸿大人带着他的下属们,一脸严肃地进了刑部。听说是复核空心敌台贪腐案,未曾看案情,还没等侯蒙大人开口寒暄,方鸿大人先是大骂一通贪官。他破口大骂道:“贪官污吏,祸国殃民,这些狗官,真是丧尽天良!

他们为了一己之私,竟然不顾国家安危!

我们不能让这些狗官逍遥法外,必须给予严厉惩罚!”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让人不寒而栗。这话本来没什么问题,但侯蒙大人对方大人的激烈情绪似乎感到有些意外。

骂完贪官污吏,方鸿大人开始大骂一通空心敌台之造:“空心敌台,劳民伤财!”

似乎没有空心敌台,就不会有贪官污吏。

这样骂就没意思了。我笑道:“方大人,听您这么说,没有空心敌台,就没有贪腐案?”

方大人道:“既然是空心敌台贪腐案,没有空心敌台,哪来的空心敌台贪腐案?”

我笑道:“方大人的意思,那就是空心敌台惹出来的贪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