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秦国篇 帝国背影 (第3页)

就是保质期短了点,问题不大。

始皇帝:……

保质期短了那叫一点吗?这也太短了吧。

这问题还不大?

不过秦朝会如此轻而易举的被攻进咸阳,除了秦二世本人的骚操作之外,秦始皇自己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责任。

在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从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普通帝王,他没有选择固守关中,反而看到了周遭各族对秦帝国渐渐成型的包围态势,甚至秦朝如果想要发展,必须突破这一层包围圈。

于是秦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五十万大军南抵百越,关中反而空虚。

但政哥自己意识不到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他的凶名在外,六国人最多只能是蠢蠢欲动一下而已。咱政哥步子又是一贯的大,现实跟不上您的眼光啊政哥!

他骤然崩逝,顿时被钻了空子,再加上最会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秦二世一番作为,关中大乱。

北方军队倒是顺利会和了,可惜,因为楚在秦国南边,所以南**队彻底与中央断了联系,最后封闭边疆自己独立了,是为南越王国。

始皇帝如何不知道秦重军在外,可他自信自己可以压住国内这些魑魅魍魉。

再说了,他早就把继承人给送到北边去了啊,到时候蒙恬安顿好边疆,自可随扶苏一同南下登基,关中如何不安?

谁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

太子,他还是立个太子吧。

虽说扶苏或许不知道拯救一下可不可以护佑秦国百年,但至少不要第一年就被打到咸阳城他的陵墓之侧吧,太丢脸了。

这不是妥妥的给六国看笑话嘛。

章邯不可谓不神勇,他两个月便消灭张楚主力军,收复三川,这个只存在了六个月的张楚政权宣告破产。秦国得以喘息。

但章邯最擅长的,是秦将们素来最拿手的好戏,即示敌以弱麻痹对手,一举攻破。

白起的长平之战,王翦的淮北之战皆是如此。

周文败于此计,而项羽的叔父项梁也惨败于此计。

定陶之战,项梁兵败身死。

这是章邯最后的荣光。

正听得激动人心的秦国国君们:???

这就最后的荣光了?

这才几个月?

难怪说章邯的保质期短呢。

始皇帝倒是有点心理准备。

毕竟总共才十四年,不抓紧点他大秦快败不完了。

巨鹿之战,章邯败于项羽之手,但他虽败犹荣。至少坚持了数月之久,让刘邦先行进入咸阳,摘了项羽的桃子。

且巨鹿之战会如此惨败,跟他背后少了个处处支援的李斯不无关联,毕竟后勤跟不上,家里一团乱,很影响士气的。

章邯则表示,败就是败了,可万没有什么虽败犹荣的说法。

已经称帝的刘邦则表示,这天幕简直是污蔑!

谁摘桃子了?

乃公三尺剑自己打进去的。

那秦国主力要打项羽关他何事?

他这一路也不好打啊。

史记记载,章邯与项羽会与洹水南殷墟之上。

这就正是前面提到的河南安阳的殷墟。

殷墟跨过漫漫岁月,见证了这山河日下的帝国背影。

而项羽如白起曾经做过的一般,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关中震动。

正如杀遍六国的秦国成为六国遗民的心头之恨一般,从此,项羽再也得不到关中民心,也许他的失败,正是在于他也并没有听到那黄土之下,那些寻常百姓的哀鸣吧。

更倒霉的在于,他的对手,并不是跟他一样的政治小白,他的失败,似乎已在其巅峰之时,便可以一窥了。

寻常百姓的哀鸣?

是说那些普通的黔首们吗?

莫说是项羽,他们自己,又可曾看到过那些为亘古帝业埋首于黄土堆中的那累累尸骨呢?

天幕竟然对黔首的力量如此肯定?

究竟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甚至可以说是愚昧平凡的黔首缘何能得天幕如此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