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西汉篇十八 卫霍十一 (第3页)

的说法十分时髦,但实际上,卫青和霍去病本人那绝对是奉行“不养士”

原则的,是实打实的天子孤臣。

卫青认为招揽贤才这种事情是国君的权力,自己作为君王的臣子,只需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干嘛要这么在乎士大夫的称赞,去参与招士呢?

霍去病近朱者赤,也效法卫青的操作。

在战国遗风还未完全消散,养士是一项十分潮流的汉武朝而言,霍去病与卫青的这种行为绝对是特立独行的,所以才会被司马迁单独写进列传之中。

卫青至今有些无法理解。

魏其侯和武安侯的故事还不够让人警醒吗?招士这完全就是天子所不愿见到的事情。那些同僚大臣们一边想得天子垂青,一边努力招士为自己营造士大夫之中的好名声。

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如果有贤才想要招揽,直接推荐给陛下过过眼岂不是更加稳妥的方法?

当时河东买马之时,他推荐给陛下的减宣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如果真的有大才,陛下自然会用。

再说了,养士多贵啊!

要花很多钱的!

太不划算了。

再说小霍虽然年少意气,但对于君王的忠诚与臣服,那也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他也绝对不是什么行事顶撞之人。

他虽然直言不讳地拒绝了汉武帝想要教授古兵法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但人家用词绝对谨慎,绝没有内涵君王军事能力的意思哦。

“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非要说内涵,那也是内涵的古兵法。

霍去病:……

嗯,怎么不算呢。

说话的艺术还是很重要的。

在对匈作战之上,古兵法确实已经没什么用了嘛,他也是实话实说。

如果能顺便让陛下之后都不再提教兵法的事情,那便是意外之喜啦。

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那个著名的比喻臣子对君王的忠诚的那个成语——犬马之心。其出处正是霍去病写给汉武帝请封三王的上表。

所以,终霍去病与卫青的一生,他们对于汉武帝的态度永远谦卑忠诚。

君臣相得,我认为并不是一个意外。

听了天幕这么多胡言乱语的阴谋论,终于听到点让人觉得顺耳的话。

刘彻觉得自己可太不容易了。

刘邦则跟韩信指指点点,“你看看,有什么忠诚的话,你写点给我看看呐!”

韩信冷眼看了刘邦一眼。

刘季还觉得自己挺有道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千百年过去了,昔日鲜活的生命如今都已成为抔抔黄土。而汉武朝彪炳千秋的功业也成为了一段掩埋在书卷之中的尘封久远的历史。

唯有青冢在千年的风沙侵蚀之下,仍旧千秋挺立。

卫霍二人之冢,安然陪葬于武帝茂陵之侧,是那段璀璨历史无声的脚注。:,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