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 武帝文治二 (第2页)

啊?

听起来好像他有多么吹毛求疵一样。

出使匈奴,可不就是靠着辞令行走天下吗?结果辞令不符合他的预期,他认为这是个草包,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嘛。

正如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天人三策”

是贤良文学面试的答卷一样,同为贤良文学的公孙弘也是要参与Boss直聘的。但是他的答卷却被梳理答卷的太常认为平平无奇,十分老生常谈,被放置在下等。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公孙弘的文章在下等之中显得格外突出,总之,汉武帝一眼便看中了这篇文章,擢升为第一,并召见了公孙弘。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次会面。

史书上说,“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

翻译一下,也就是说,汉武帝看他容貌甚丽,于是便拜公孙弘为博士,令其在金马门待诏。

道理我都懂,什么由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之中,容貌风度是重要的考核项,但这是不是也太玄幻了,哪怕是发生在颜值控晚期的猪猪陛下的身上也未免有些过于夸张了吧。

公孙弘那时候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人了啊!

刘彻:???

这又有什么好夸张的?

容貌甚丽怎么了?又不是说公孙弘长得很美的意思,是说他弘丽有风度,观之颇有汉相之威仪。

他一眼便看中了公孙弘不寻常的气质,这有什么问题吗?

跟他多少岁了又有什么关联?

你们后世之人究竟想到哪里去了?!

刘彻震惊,而后变得有些惊恐。

他是荤素不忌,但可不是这种不忌法啊!

元光五年他才不到二十六岁!

但仅仅容颜甚丽是不够的,公孙弘能够脱颖而出,最终官至丞相,他的能力当然是一方面。

昔年的狱吏生涯使得公孙弘对于具体的底层事务十分熟悉,能够非常纯熟地给罩上一个儒家子曰诗云的华美外壳,非常贴合汉武帝的现实需求。

咱猪猪出手,就知道有没有,甭管,只要看上了,那绝对就是噌噌噌坐火箭的速度。

于是一年之中,公孙弘便被擢升为左内史,治理京畿。

这就是天幕要给他们看的汉武帝用人习惯的冰山一角是吗?

看中了就死命封死命给钱是这意思吗?

但是考虑到汉武帝朝居高不下的丞相死亡率,他们深深觉得,当没用了被踹掉的时候,也一定是跟被秋风扫落的黄叶一样凄惨吧。

如果刘彻能够听到他们的心声,定然十分不以为然。

那你们不会一直有用吗?

这是什么非常困难的事情不成?

如果不能做到,那不就正说明你能力不够嘛。

另一方面,不知道是不是得益于其早年牧猪的经历,公孙弘对于如何拿捏猪猪,如何把握哄猪的精髓是很有一手的。

在汉武帝召集群臣商议问题之时,他从来不擅做决定,而是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总结为PlanABC供汉武帝做挑选,这种举动显然比较符合汉武帝本人的喜好。

再加上公孙弘比较会利用工具人汲黯,遇事不决弄不清上意怎么办,让汲黯率先冲锋,如果汉武帝没有意见,那就立马跟进,如果汉武帝不太满意,那就赶紧装死容后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