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 章 武帝文治十二 (第2页)

毕竟天幕虽然一直说世上没有神仙,但是占卜还是不一样啊。

单就说朕都已经不要让他深入了,结果他还深入匈奴腹地,让汉军损失惨重,那当然是主帅全责!

李广利也真是的,能力不行就算了,运气竟然还如此不吉利!

一定是他扰乱了我大汉的气运!

汉武朝其他人:……

这才对味,是他们家陛下的风格。

刘猪猪分析完毕,表示十分沉痛,“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

“?()_[(()”

这话饶是他,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接。

但是未来的自己都已经给他趟了这么多雷了,他可万万不能浪费。

既然知道没有马战争收益不高,那还是得悠着来。早早就蓄马补边!

还有:……

那司马光什么毛病啊,自家人浴血奋战才拿下来的土地,送还给别人?

想都不要想好嘛。

如果真的觉得愧疚,那就把他们的王都一起打下来,大家都是一家人了,还谈什么还不还的呢。

而为什么司马光费劲巴拉地不惜从《汉武故事》中取材,无中生有,也要给刘猪猪扣上个幡然悔悟的帽子呢?

那当然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

宋代文人一贯喜欢借古喻今,汉唐从来就是重灾区,汉武帝那更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本意更是为了劝谏皇帝,简而言之,全是私货。

虽然宋神宗跟汉武帝的确不是一个level的,但是王安石变法之中的富国强兵的政策实际上跟汉武帝时期的敛财于民而用兵于外的策略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征伐四夷为后”

最忠实信徒的司马光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他当然希望作为自己“例证”

出现的汉武帝可以幡然醒悟,最终放弃“变法”

()岂不是对于宋神宗而言更有说服力?

如此这般,《通鉴》之中的刘猪猪形象便跃然于纸上。

虽然早就知道司马光是这个意思,但是赵顼还是没忍住沉默了片刻。

刘彻:???

所以你劝谏自己的君王,攻击自己的政敌,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他也是你们Play中的一环是吗?

对于《轮台诏》,宋人林虑在编纂《西汉诏令》之时,对于这篇《轮台诏》就客观了非常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篇文章的本质,并将此诏令命名为《诏蓄马补边诏》。

认为汉武帝根本就没想彻底改变用兵于外的方针,只是跟元朔元年,元狩二年一样,不过是根据情势对于具体军事部署做出了暂时收缩的调整而已。

不过是还没来得及等到下一次扩张,汉武帝就驾崩了而已。

啊,那不然呢?

汉武朝的官员虽然各个都是人精,但是他们一时之间不明白是不是因为这次天幕出现的时间太晚了,把他们的思路都听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