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开开海禁 (第1页)

作者:御前悍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第121章开……开海禁?!

夜色渐深。

徐允恭从宋慎家出来的时候,宋慎还让他留宿,毕竟明初的宵禁挺严格的,如果不小心被逮住,那再怎么身份高贵都很难脱身。

好在徐允恭有借口,他如今日日都混在三大营里,又是魏国公家的公子哥,有些特权很正常。

在现如今,负责京城治安的机构叫做兵马指挥司,简称兵马司。

兵马司所负责的职责极为庞杂,除了要负责京城白天夜里的治安状况外,还同时负责火禁、缉贼、疏通水道、京城内外社会稳定等等等等。

而这里头的人,有从底层吸纳进入的,自然也有军营中的人。

以徐允恭这样的身份背景,跟兵马司的老大说上话也毫无困难,更何况是区区宵禁。

了解完这一切之后,宋慎一边暗自感叹着有权有势在什么年代都能吃得开,一边将徐允恭送出了自己家门外。

回到书房,他意识潜入系统,看着被自己撕了一部分下来的图纸,叹了口气。

不是他不相信徐允恭。

这愣头青看着是个极其重情重义的人,否则原身也不会跟他相交多年。

只是,在这年头,要拿出燧枪这种东西,他必须小心谨慎,为自己留有后手——

锦衣卫虽然出现于洪武十五年,可在它出现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利用它铲除掉胡惟庸了,如今大概叫做仪鸾司?甚至史书上还记载过其与宋濂相关的事件。

说是朱元璋有一天跟宋濂闲聊的时候,随口问起宋濂家昨天晚上宴请的宾客有哪些人,宋濂吓得将自家的宾客名单以及菜肴都报了出来,结果朱元璋微微一笑,说是不是少了一样什么菜,当时就把宋濂骇得快丢了魂。

这种扎根在百官家中的情报网络,宋慎很难相信徐家没有被渗透。

而这,也是他非要从宋家搬出来的原因,因为他的秘密太多了,不能住在那如筛子似的宋家。

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又瞎又失忆的宋家嫡长孙,纵使身份不错,可只要他搬出去,想必朱八八也不可能单派人来自己家房梁上蹲着吧?

那也太离谱了,分明就是浪费资源嘛!

“也不知道,徐允恭能不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匠,先做出一把燧枪来……”

“希望他刚才拍胸脯说能行的话是真的吧。”

宋慎喃喃自语,而后叫来仆役们帮忙准备洗漱,即将入睡。

…………

宫中。

武英殿仍是灯火通明。

不止是朱元璋,就连朱标和朱棣也一直陪在这里等着。

他们都清楚,一种更厉害的武器,对大明的意义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北元虽然被打跑了,但依旧有很多残余势力在大明国土内外窥伺,他们百多年前自草原而来,如今回归草原也同样可以如鱼得水,而草原人最让汉人难以理解的就是他们不事田耕,只想着靠武力掠夺中原。

要保护好中原,就必须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来一次打一次,要么打到他们离中原千里之外,要么打到他们灭种,这就是朱元璋决意北伐、而朱标这样的仁君苗子也没劝告的原因。

脚步声从门外匆匆响起,继而是喘粗气的声音。

“陛下,臣将徐允恭带来了!”

蒋瓛呼哧带喘的声音传到几人耳中,让这三个地位极高的人都同时站了起来。

朱棣极有眼力见,亲自跑去开门,把门外的蒋瓛和徐允恭引进来的同时,也吩咐了门口的宫人们不要随意打扰,有急事就在外头禀告,未经允许不能擅闯。

等一切安排完毕了,朱元璋才看着他俩。

蒋、徐二人都是风尘仆仆的模样,看样子是骑马而非坐马车过来的。

他沉吟片刻,没有看向今日跟宋慎交谈的徐允恭,反倒看向蒋瓛:

“燧枪等会儿说。宋慎那边,没觉察出什么问题吧?”

蒋瓛知道,燧枪是很重要,但现如今宋慎展露出来的价值怕是比一个燧枪重要得多,陛下看重宋慎,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他当即拱手。

“徐公子不了解情况,臣情急之下只能在房梁上威胁他,好在他没有说漏嘴,之前那些事情也都圆了回去,宋慎并未察觉有异。”

说着,蒋瓛还冲着徐允恭很诚恳地长揖一礼:

“抱歉,事急从权,在下冒犯了,还请徐公子原谅。您要打要罚,在下任凭处置。”

徐允恭如今还是白身,没有官职,他也不能自称下官、属下什么的。

道歉倒确实诚恳,只不过……

在这个场景下,诚恳看起来好像并不那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