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节 (第1页)

作者:春温一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邵太妃想想,觉得也是。管他是宫女生的,还是皇后生的,总之只要皇帝承认他是嫡长子,便是帝后同喜,普天同庆。

“不管这有的没的,看我乖孙子去。”

邵太妃笑吟吟的,去陪小聪聪玩耍。

大冬天的,小聪聪不得出门,正在殿中踢球。他身穿大红袄裤,抱着个小圆球,一会儿拿手抱着,一会儿下脚踢,专心致致的玩着,很开心的样子。见邵太妃过来,他热情的伸出小手,不由分说拉住邵太妃的手,示意邵太妃和他一起玩。

他手脚很勤快,可是嘴有些懒,不大爱说话。

邵太妃哪忍拂了他的意,笑吟吟和他一起下脚踢球。小聪聪虽然年纪很小,可是身手伶俐敏捷,下脚又稳又狠又准,简直是脚无虚发。邵太妃大乐,“小聪聪真厉害!”

竖起大拇指,把自己宝贝孙子夸了又夸。小聪聪心里高兴,仰起小脸冲邵太妃揪揪鼻子,又低头踢球去了。

球在前头跑,他在后头追,好不有趣。

☆、第151章小明

小聪聪是个很能随遇而安的好孩子。若是阿原和青雀在他眼前,他会缠着爹娘,要爹娘陪他一起玩耍。若是阿原和青雀有事走了,他也不哭不闹的,和祖母、钟嬷嬷等人玩的兴兴头头。

有时阿原故意逗他玩,明明闲着,却把他往一边推,“小聪聪跟着祖母吧,爹爹正忙着。”

小聪聪可不轻易上当,他会板着一张小脸,用谴责的目光看着阿原,仿佛在无声的质问。

“小聪聪你无师自通啊。”

青雀在旁惊叹。这样的神情,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邵太妃看着阿原和小聪聪这一大一小,笑的不行,“跟阿原小时候一模一样!

阿原那时还没枕头高,话还说不利索,先帝若是拂了他的心意,他便是这样!”

无声的、责备的看着他爹,看的他爹心虚,心软,最后改了主意。

阿原也是一样,最终在小聪聪面前败下阵来,心甘情愿的陪他玩耍,给他当马骑。小聪聪是见过世面的孩子,常跟青雀一起在马上疾驰,骑上他爹,小聪聪便熟练的一起一坐,好像真的在骑马似的,口中大声呼喝,“驾,驾!”

-----这会儿他嘴不懒了,很勤快。

青雀笑吟吟在旁坐着,提起笔,把眼前这一幕一幕精心画了下来。远在杨集的太爷爷,京城的曾外公,爹娘,宫里的太皇太后,这么多关爱小聪聪的长辈呢,虽见不着面,看看画也是好的,聊胜于无。

阿原和青雀画过许多有关小聪聪的画,有玩耍的,有酣睡的,有调皮捣蛋的,有乖巧可爱的。到了要寄信的时候,阿原坐下跟青雀一起仔细挑拣,什么画可以给什么人,分的很清楚。

青雀抱着小聪聪骑在高头大马上疾驰,这样的画可是万万不能被太皇太后看到。阿原给小聪聪当马骑的画,咳咳,算了吧,也不能给太皇太后。

给太皇太后的,全是温馨美好、挑不出一点毛病的画面:小聪聪面前摊着一本画册,阿原在旁讲给他听,父子二人俱是专心致致,聚精会神。阿原和小聪聪躺在一张床上安眠,一大一小两个容貌相像的人,连睡姿都是神似的,令人捧腹。

平安家书、活泼可爱的绘画,连同貂皮、人参、珍珠一类的辽东特产,会定时送往杨集、京城。青雀在书信中详细讲了辽王府的日常琐事,和广宁城对蒙古、朱里真的防卫。边城岁月并不总是宁静的,可是很充实,生机勃勃。

弘治五年春,一辆朴实的牛车停在辽王府大门前。辽王、辽王妃向来平易近人,连王府守大门的也并不嚣张,见这牛车有些寒酸,从牛车上出来的老人一身青布道袍,朴实无华,守大门的也没敢怠慢,笑着问了好,“您老打哪儿来?风尘仆仆的,您辛苦了。”

这老人年近六十,相貌清癯,他客气的冲门房拱拱手,“烦请通报辽王妃,我从杨集来,姓祖。”

辽王府是月月有信送往杨集的,门房哪能不知道?一听杨集两个字,顿时更加殷勤,“您老请坐,烦您老稍等片刻。”

没多大会儿,有管事的来迎,“祖先生,王妃有请。”

老人站起身,微笑道谢,跟在管事的身后,进了辽王府。

“掌柜的,多年不见,您风采依旧啊。”

青雀在殿门口迎接,见了面,笑吟吟的打趣。

这老人正是很多年前,在杨集古堤之上设酒肆的掌柜。时隔多年,他已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可是面目之间的和善、机敏,一如从前。

“哪里还谈得上风采依旧,我已老迈不堪。倒是王妃,出落的越发好了。”

老人看着一朵鲜花般的青雀,心头有多少感慨。莫二郎家的小青雀,如今是这辽王府的主人了。

“您可谈不上老迈,跟太爷爷相比,您还年轻着呢。”

青雀笑吟吟。太爷爷他老人家还没有自称老朽,掌柜的,您就更甭提这两个字了。

老人微微笑起来,“王妃说的是。我若真的老迈不堪,又怎敢千里迢迢来投奔王妃,为王妃效力?”

青雀收起嘻笑,正色道:“祖先生,您不是为我效力,您是来为辽东效力,为您的故乡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