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 (第2页)

作者:滚来滚去的团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江梨一边喝药,一边看着房中陈设,觉得风格还挺眼熟。

这种坚壁清野清心寡欲的架势,简直就和尼姑庵没什么两样嘛!

"

不急。"

银匙碰着瓷碗,发出轻轻的,清脆的声响。

易北的语气十分平静。

"

总得先把妙法庵的事情解决,我才好回京复命。"

江梨哎了一声。

那边厢太子下令灭口,消息是传到了。

但同时下令妙法庵暂时停止一切活动的消息,却在中途,被尽心尽责守在妙法庵边上的五皇子的人给截了下来。

有易贤派出的救美小分队做内应,易北很轻易的就取得了这一票人的信任,拿到了太子亲笔书写的小纸条。

为了防伪,上面甚至还盖了太子的私章。

现在让易北上心的,并不是如何把太子牵进去。

而是如何在这件事中,把易贤的功劳摘出去,只让天子留下一个五皇子不敬太子,诋毁兄长的印象。

禁卫军自有一套传递消息的方式,但无论如何上报,易北只有一个要求。

不能把江梨牵涉其中。

禁卫军小哥们答应得十分爽快。

这种事情,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对姑娘的清誉始终都是个影响,如今禁卫军上下对江梨的印象简直不要太好,这种举手之劳就能保住县主清誉的事情,人人都是喜闻乐见。

于是,最后传到天子案头的,就变成了,钦差巡视即将结束时,不意撞见京郊妙法庵借佛祖之名,行人口拐卖之实,而当地官员竟然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现已解救少女若干,录好口供,暂时收押,待案情结束,再通知家人将其领回。

暗卫传回的消息,大同小异。

水患刚平,又添新堵,而且还是在京郊这种离天子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

皇上恨得连砸了三个折子,批复易北,务必明查。

易北的动作十分迅速。

一应口供拿得很是顺利,再牵出几个地方官员,一并带上,押解回京。

太子悬着一颗心,借着给钦差接风之名,守在城门口,代替天子,亲自来迎。

易贤憋着一口气,借着兄弟情深想念之名,同样守在城门口,一步不让,同时蹲候。

结果钦差车驾,绕过太子仪仗,无视吾皇子,长驱直入,直进宫门。

太子一口牙差点没被生生咬碎,赶紧掉头,求见天子,却到底晚了半步,天子关起门来,和易北促膝长谈,不见任何人。

所有随行官员皆在宫中侯旨,无人能见。

易贤紧随其后,想要召回自己所派暗线,却发现派去妙法庵得所有人在一夜之间断了联系,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被拦在宫门之外,太子和易贤两枚难兄难弟,面面相觑,却又各不相让。

江梨被一顶软轿,直接抬去王家暂住,立刻和王萱俩人,被王大人可怜兮兮关了禁闭,美其名曰一路辛苦,要好好调养。

事关王萱名誉,所有沿途被关押和被灭口之事都被迅速押下,除开王大人深夜求见圣上的密谈,和易北直接面圣的回话,外带已经知晓前情的易贤和太子,所有人都只道是钦差大人巡查回京的路上,正巧撞破了妙法庵中的腌脏交易。

左不过也有妙法庵新拐来的少女充当人证,江梨和王萱不需要出面。

易北跪在天子殿前,以首叩地,情真意切。

"

不是儿臣不想彻查,是实在不能彻查,太子将来要继承大统,名声不可有瑕,儿臣只敢发落底下涉事官员,其余往来书信,消息传递,儿臣一律不敢告知任何人,只能封存,面呈父皇,万望父皇三思,太子不可轻动。"

天子看着面前摊开的,的确是太子亲笔手书的书信,上面还有私章,印的红泥是宫中专供,清香扑鼻,绝无可能假冒,只觉得被气得眼前阵阵发黑。

"

依照回京路线,儿臣本不会经过妙法庵,但在附近馆驿歇宿时,有人漏夜前来,说有要事求禀,儿臣见来人持的是五哥信物,只怕有急事,便见了,谁知说的是这件事,儿臣不知五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但既然儿臣已经知晓此事,又恰巧被封为钦差,若是不管,只怕说不过去,故而转道妙法庵,若是误会,当场开解也好,若是真有此事,如此行为,也必须查明,只是儿臣未料其中竟然牵涉太子,想要收手,却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