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 (第2页)

作者:岭南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她抬起双手摸了摸他们的头发。

“娘,你起的真晚,比我还起得晚了。”

已经七岁大的方嫣居然还说起自家娘亲犯懒了。

苏小月有些无奈。

一手拉一个往厨房里走去,还没有进厨房,袁氏从里头出来,她刚才正吩咐人煮了粥,这几日自家女儿心情起伏不定,怕她吃不下,喝点粥来爽口。

永丰县里三大酿酱世家,莫家酱铺相对于另两家来说味道略胜一筹,有不少人喜欢上他们家里来买。

就今个儿,来了几家小富户,买了不少酱汁去了,说是要办喜宴,那家人出手阔绰,因着办喜宴,倒是不买陈年酱,只卖新季出来的酱汁。

那日县城的街头着实有富户办喜宴,有贺寿的,有娶亲的,热闹非凡,然而到傍晚,忽然街上敲锣打鼓有人喊话,“莫家家主无良,卖我毒酱,害得我喜宴办成丧宴。”

街坊们听到这话,大家伙都跑了出来,沿街围观,见对方前面敲锣,后面是一群家丁抬着寿棺往衙门那边走。

街坊一路跟着,没走多远,又从另一条街走出来一行人,只见那边披麻带孝的哭成一团。

县衙响起鼓声,沈县令匆匆穿上官服往前走,一边走一边问师爷,“前头到底什么情况了?”

那师爷苦着脸道:“听说有几户人家吃了莫家的酱汁死了人,正要大人主持公道呢,这次大人可不能心软了,那些个小富户,拧成一股也不容小视,就怕他们上长陵郡告官,咱们就麻烦了。”

沈之祥最担心就是这个,呆在这个穷困的永丰县,上面的人也不闻不问,没想被他捡了个漏,这事儿可不能让上头的人知道,否则乌纱帽不保。

这边两家富户在堂前陈词,那边渡口居然有一家富户抬了寿棺上了船,他们打算上长陵郡告状去,听说这一家出了个举人,很会写状纸,他知道沈县令平时贪婪成性,想在县衙讨回公道可不简单。

涉及到金主莫家,又因那小金山被莫明裕逼迫,沈县令果然成了个和稀泥,案子悬而不决,这炎炎夏日,那棺中都发出了臭味出来,那寿棺陈放在衙门外,一行人跪在外头喊冤。

最后没办法,沈之祥直接派官兵把那寿棺和一干人赶走,图了个清静。

然而清静没两日,长陵郡传来信息,有一家富户上长陵府衙递了状纸,正好遇上御史台铁面无私的李大人经过这处,听到这桩案子,直接就决定来永丰县一探民情,再考核一下沈县令的政绩。

沈之祥有一个同乡在府衙里做事,往日里他贪污的银两没少给他送去,这人听到消息,连夜派人传话过来,吓得沈县令一家一个半死。

再呆下去,纸包不住火,他这五年在永丰县不知捞了多少银子,判了多少冤案,哪敢让御史台的人来查,当夜一家人就打包,那莫家给的小金山全部装载了起来,连夜买了艘船逃了。

第二日,当永丰县的百姓听到有名的铁面无私李大人要来永丰县亲自审案,大家高兴的沸腾了。

而赶了一夜船的沈之祥一家终于上了岸。

他带着一家人往关外逃,最近的属平庭关,于是决定走一段陆路,再行水路,到时一家人要么隐伏在边关,要么出关外谋生,就手中的小金山再加上霍家四国都有的钱庄里面存的银两,这一世他无忧了。

正暗自得意,车队来到一条小官道上,官道两边蓬松的草丛有一个人高,忽然从里头涌出一伙强匪,沈之祥带的护卫见敌方人马众多,直接弃戟逃了。

沈之祥被人从马车上拖了下来,与之一起拖下来的有吴氏及其两个儒弱的儿子,还有沈云娇,以及她的夫君,后面抱成一团的却是那些姨娘以及庶子庶女们。

一伙人惊恐不已。

沈云娇眼看着这么多劫匪,知道沈家大势已去,再看向一旁吓得颤颤巍巍、身子发抖的夫君,心里一片凄凉,眼前浮现出方河那俊挺的身姿,心里后悔不已。

永丰县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终于命丧于此。

那些劫匪得了银子怕沈家报复,当着沈家人的面,弄死了沈之祥,剥了他的皮,剔了他的骨,撒血荒野,吓得沈家一众全部跪伏在地,没有一人敢反抗。

沈家男丁成了劫匪寨子里的奴隶,女的成了寨子里兄弟的玩味。

作者有话要说:  

☆、第128章他的承诺

李大人来了,那日霍林吉穿了一件圆领皂色长袍,襟边和袖口却是绣的青竹,早早的便候在渡口。

这位位高权重的大官李大人下了船,看到霍林吉,上前拖住他的手,“叫了声三弟,问起了干娘的近况。”

霍以南此时已过世三年,杜幽香已近古稀,这位朝中大官年轻时曾受过霍以南的恩惠,之后认了干爹,霍以南隐退后,为了安全起见,两人关系没有公之于众。

“家母身体健康,心情开朗,还算不错。大兄辛苦了,小弟为大兄备了薄酒,先去休息片刻再去衙门如何?”

两人许久不曾见,有不少家常话要说,李玖含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