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章献明肃皇太后 > 第467章 不做武则天2

第467章 不做武则天2 (第2页)

作者:十里木樨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杨婕妤是成都人比刘敏大几岁,两人情同姐妹;真宗爱的既是刘敏对杨氏也有好感因此刘敏每每晋封也少不了杨氏一份。

刘敏做了小皇子的母亲,并未杀害真正的生母李氏;而封李氏为崇阳县君。

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

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认命薄无福终其一生,并未与儿子相认。

刘敏既已“生子”

,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为后;然而不少高级官员都知道刘敏“生子”

的真相,真宗无奈几次欲“立之”

,刘敏都不得不“固辞”

大中祥符五年(1o12)十一月,真宗晋封刘敏为德妃;并给百官加官进爵,册后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

十二月丁亥,四十四岁的刘敏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身为皇后的刘敏,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

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敏。

虽然刘敏贵为皇后,朝中反对刘敏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准和李迪为。

刘敏也开始笼络自己势力,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钱惟演之妹为刘美之妻,丁谓的儿子娶了钱惟演的女儿。

个中孰是孰非,后人只知表面,总之后来寇准落败,贬为相州知州,后为道州司马,丁谓也因为后来欺刘敏孤儿寡母想独揽大权而获罪。

天禧四年二月(1o2o),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敏处置。

真宗病情不见好转,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

此诏书认可刘敏裁决政事的权力。

群臣不安起来,刘敏虽非太子生母,却对他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离间。

乾兴元年(1o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

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敏处理政务。

然而丁谓想独揽大权,欺上瞒下,以为刘敏是女子无见识;刘敏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培植他,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不法举动;此时更是怒不可竭,决心除掉他。

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丁谓被贬后,刘敏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

刘敏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封到安国太夫人;祖父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封齐国太夫人;父亲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封晋国太夫人。

刘敏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

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

刘敏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

宫中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觉得自己身为太后侍女,怎么能被比下去呢?报与刘敏,刘敏不为所动,“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

虽然刘敏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敏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敏为“大娘娘”

,杨妃为“小娘娘。”

而仁宗生母李氏,刘敏也升封她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

而且早在真宗年间,刘敏便寻访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后,刘敏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杀手。

明道元年(1o32)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刘敏连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

然而李氏薄命,封妃当天,便病薨,享年四十六岁。

起初,刘敏只想以普通宫嫔的身份殓葬了事,然而听了宰相吕夷简的劝说,刘敏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