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鹅的三国 > 第五章 南华老仙

第五章 南华老仙 (第2页)

张道士态度温和亲善,询问了一番后,抚须做出判断:“黑郎不论是假死复生,还是仙人庇护,皆是有福之相。不知黑郎是想怎样供奉?”

不等黑熊说话,张道士就介绍自己:“自归附朝廷时,我就奉命扫撒南华仙人庙宇。自赴任以来,凡我同道之士来此,又或是游学之士、商旅至此,或供奉布帛,或出力做工。所得布帛,也是分给本乡贫家,或老少无所养者;至于出力,前后七日,或协助农耕,或修葺屋舍,或结伴去打柴狩猎。”

“那我去近郊打柴割草。”

“也可,黑郎用饭后与打柴几人同去即可。不过黑郎若是能找些鱼获,对乡里男女好处更大一些。”

张道士说着向屋背后北边方向指了指:“开春以来三家产子,能多吃些肉,对妇孺益处更大。”

“那我去打鱼,只是技艺不熟,终日打不了几条。”

“尽心即可。”

张道士起身,询问:“过几日我要去小蒙城领取盐巴,可有家书口信?”

“我家里弟妹颇多,就怕走漏消息害了全家。”

黑熊犹豫后摇头:“官府看来,我这是假死出逃,罪责不小。待供奉老仙后,我再定去留。”

小曹乡比较特殊,位于梁国、济阴郡边界处,也就说位于豫州、兖州交界处,这种地区本身就不好管。

谈话结束,张道士与黑熊一前一后出来,黑熊走到哪里就将麻袋提到哪里。

周围人见了也不以为异,世道就是这么的贫苦,财产盯得仔细一点是很正常的。

只有把自己的东西保护好,才能从根源上杜绝矛盾滋生。

麻袋里除了三只鹅,还有用剖开竹片夹住刀锋的环刀。

麻袋放在脚边,黑熊代替张道士推磨,将麦粒研磨成粗糙粉粒。

此处地势较高现在缺乏人口引水不便,种不了水稻,种植麦粟。

不多时就到了早饭时间,自有小道士安排,大约四十多个人排队打饭……一种浓浓的集体组织生活气氛,俨然军营、工人大食堂。

小道士们彼此分工协作有组织能力,受领导的道众,或来供奉南华仙人信众也服从指挥,一些男女还带着七八岁的孩子来一起做工。

黑熊领了黑陶碗和竹木筷子,跟着队伍打了一碗稠密菜汤,又领了两块刚蒸好热气滚滚的灰黄麦饼。

菜汤里是一团团青绿野菜,还有少量如紫菜一样的黑色地皮菜,筷子搅动还翻出了两粒虾米。

这自然不是水产捕捞养殖的虾米,是生活在溪流小河里的一种小虾,最大也就半个指甲盖。

本地人都是晒干磨粉做调味,就连做汤也是用晒干后的加工品,而不是直接捕捞来就下锅。

这种细碎东西很不好抓,最简单就是将动物肠肚之类丢在溪流小河里,最好丢在水流平静处,静置一夜第二天早早的去,就能现这种小虾粘的满满。

菜汤也放了足够的盐巴,小嘬一口很是鲜美。

黑熊担心自己这段时间肠胃功能衰退,所以细嚼慢咽,算是最后几个吃完饭的人。

附近几个人也有意观察,见黑熊吃饭颇有仪态,也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碗筷自有女道众清洗,饭后小道士各领一些人就出门做工,黑熊则找张道士要了一个竹编筐,一手提着筐,一手抓着麻袋背在背上又朝南边蒙泽走去。

经过两座废墟时,他又进去搜寻。

废墟里的木料几乎都不见了,要么是被小曹乡的人搬走烧火,要么是被蒙泽渔民带走。

平日外出游玩的孩童少年或农闲的妇人们早就将这里反复探索,几乎找不到有用的材料。

就连晒干的粪便,都会被拾捡回去丢在自家的田地里。

黑熊也不期望寻找材料或钱币之类,里社内坍塌房屋只占了小部分,更多的是院落空地。

这些荒废院落里枯草已在冬日被采伐割走,现在地面生长出一簇簇的蒲公英。

以环刀采挖一些丢进麻袋喂鹅,还找到了两团结簇生长的箭竹。

这东西生命力顽强,不易折断,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