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第2页)

却说又到一年秋凉

(间奏)

丹桂凝霞,喜花烛洞房

琴瑟共合鸣,转眼自离乡

轻帆棹影,遥遥两相望

临别偏执手,心寄锦囊

夜,冷凄清梦中灯火月昏黄

念,漫漫寂寥思君可无恙

失意却踌躇

吹不尽杏花落轩窗

日日远眺杨柳垂堤

转身忽见扁舟归航

(间奏)

绵绵细雨,映春波荷塘

且一笔淡彩,勾勒美人妆

微微风暖,看白鹭两行

执银剪裁布,巧手成裳

盼,转眼间三年又是三年长

送,十里离亭半曲陌上桑

终衣锦还乡

含笑染一身桂花香

从今后便与君相伴

不羡神仙不羡鸳鸯

人世春秋,数岁月悠长

终相濡以沫,作低吟浅唱

冬雪初融,又槐花满堂

回首唤儿女成双

正文55永春知县

55永春知县

秋娘不过一句话而已,夹杂着很多叹息和无奈妥协。孙璟瑜微惊,看着秋娘恍恍惚惚的神色,心中百般滋味,一个是妻子,一个是母亲,为了年幼的儿子,孙璟瑜处在中间,竟觉得比考进士还难。

但是孙璟瑜扪心自问,他这个做爹的也希望儿子留在身边,尽管儿子尚小,不能教导他如何学习,可是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眼前成长总要放心许多。

孙璟瑜苦笑着,叹息一声走出门。

再次来到李氏床边,李氏已经睡着了。孙璟瑜静静坐着,昏暗的灯火在静默中慢慢闪烁,斑驳的光忽明忽暗映照在李氏的面容上,孙璟瑜呆呆看着,才发现他不过上京两年而已,母亲已经比当初离别时消瘦苍老了很多,皱纹深深,两鬓斑白,此时似疲惫的沉睡中,然眼角还残留着干枯的泪痕。

女人都是水做的,不论风华正好的丰腴女子,还是韶华已逝的干瘪妪妇。她有她想落泪的辛苦,她有她想哭泣的辛酸。年轻与否,年迈与否,泪水注定就比男人的多。很多微不足道的理由,在男人看来根本不懂。

孙璟瑜是这两个女人的靠山,他不愿意看见任何一个人哭泣。

他从懂事起,记忆中母亲哭了很多次,仔细想想,似乎每次都与他有关。小时候生病了母亲守在床前哭,他被夫子夸赞,母亲笑着哭。因他读书刻苦而日渐消瘦心疼的哭。老夫子去世时,母亲因为请不起新的夫子,父亲又不愿意问兄弟借钱而急得对父亲大闹大哭。梨花家退亲后的那一年,母亲更是偷偷哭了很多次。但是母亲每次哭后,都咬紧牙关度过了难关,最后总能尽力给他最好的生活条件。不管他做什么,母亲都依着他护着他,有母亲操持的那个孙家,就是全为他孙璟瑜一个人而度日的家。孙璟瑜此时还心中透亮,母亲当然一心爱着他,但是他从始至终所知道的唯一可以回报的方法,似乎就是高中进士,不单单为了光宗耀祖,更是为了给多年来辛苦的母亲一个交代。

母亲给他所有支持,也成了他那些年最大的动力和压力。

孙璟瑜不由反过去想,在母亲眼里只有他这个二儿子,如今他却已经离开母亲上京,母亲当年寄予在他身上的所有期盼都已达成。那如今的母亲,心中是否还寄予着别的期望。或许她已经在他离开家乡之后,感觉担子轻了,心也无所寄托的空虚了。

人总要抱着希望而活,儿子的出生,或许就是母亲唯一的期望。

这几个月里看着母亲对儿子的爱护,就像看到当年母亲如何对待自己。

或许她老人家,已经将所有爱转移给了这个孙子。那份多年的执着,让人感动又让人无话可说,孙璟瑜觉得哭笑不得。

对着眼前的老人,根本无法开口。

她作为母亲,偏心了一辈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小儿子,全都及不上一个孙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