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焚书坑儒 (第1页)

作者:狐狸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此外,北边的匈奴也一直是比较大的忧患,之前由于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所以匈奴骚扰的是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如今,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赵、燕的土地也已经属于秦国。而对于匈奴的骚扰,秦国也没有放任,秦始皇嬴政命令蒙恬率领3o万大军北击匈奴,通过多次的反击战,匈奴向北边迁徙。

而且,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擅长骑兵,而骑兵的活动范围大,秦国如果一直派军队进行防守,那样的消耗及负担是巨大的。于是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命人修长城。当然了,这个长城不是他开创的,而是将之前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而长城也确实确保了边防的巩固和安全。

弹幕“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秦昭襄王嬴稷时期

秦昭襄王嬴稷“好一个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长城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为抵御匈奴作出了巨大贡献。不过秦始皇修筑长城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另外,由于各个国家的度量衡不一致,比如,齐国以升、斗、区等为单位,赵国以溢、升、斗,魏国以半斗、斗、钟,秦国则以升、斗、桶解为单位。而且国与国之间的量值进位制也有区别。如此混乱的体系,完全不利于展,交易,田亩计算等。所以秦始皇制定了度量衡的律令,以秦国原有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废除与此不同的度量衡,将此前混乱不清的度量衡器,都明确地统一了起来。

同样地,各国的货币也不同。秦国统一后,以黄金为上币,以铜钱为下币。且铜钱统一为圆形方孔,铸成秦半两。秦始皇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这样有利于国家税收,购物的时候统一货币,也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不至于到一个地方现,诶,这里我的钱币竟然不能用。毕竟是齐国刀币、赵国布币等等,钱币不一样,稍微不了解的,都不知道这个钱要怎么换,那怎么能够流通呢?

弹幕“这些货币真的是奇形怪状”

“统一货币也加强了中央的统治性,不然各个地区货币都不同,那残余的六国势力是不是可以通过货币破坏经济,从而影响到秦国的稳定?”

【此外,秦始皇还修筑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均宽五十步。并制定了车宽,以六尺为制,这就是“车同轨”

,这一制度方便了各地的交通,但是也不只是方便了交通。他宽敞的道路,让国家在遭受匈奴等攻击的时候能够迅派兵,以最快的度上战场,这就相当于古代版的高公路了。

而且,各国的文字也不相同,总之,就没一个地方是相同的。他们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均有差异。比如就单独说“羊”

这一个字就有二十多种写法,什么样的猛人才能都认识?这个国家的展以及交流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秦始皇便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李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以秦国原来的大篆籀文为基础,并对其进行简化,创造出了小篆,也被称为“秦篆”

,从而统一了全国的文字。

小篆虽然已经变得更加简单了,不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工作也变得更加的繁忙,《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就有记载说秦始皇每次批示的文书,是以石(一百二十斤)为单位,不批完一石,便不休息。如此的工作量,即使文字已经简化,但是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复杂的。

弹幕“一百二十斤,当时还是用的竹简,这得多高啊”

“我勤劳的老祖宗”

“要是有纸会不会方便一点?”

“起码不需要那么多的竹简,看起来还是方便多了。”

秦昭襄王嬴稷时期

秦昭襄王嬴稷“纸?这是何物?”

秦庄襄王嬴异人时期

秦庄襄王嬴异人、嬴政“纸?如何才能得到?”

【此时,有一个人便进入了秦始皇的眼中,他便是程邈。此人本来是得罪的始皇帝,被关在了云阳狱中。他深感在狱中无事可做,不可白白浪费生命,而此时恰逢始皇帝也在全国推行“书同文”

的政策。于是他便在狱中一心钻研字体结构,经过了十年,程邈终于创造出书写更加简单、又容易辨认的三千个隶字。他将这一成果呈献给秦始皇,秦始皇非常满意,于是赦免了他,将他封为御史。

无论是小篆还是隶书,在华夏的文化史上都留下来浓重的一笔。试想一下,若是我们的文字没有统一,你出个省别人和你说的话,写的字都不同,将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弹幕“这个程邈还蛮厉害的,自己一个人干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