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逆转三百年 > 第8章 大势已去

第8章 大势已去 (第1页)

作者:大明北疆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婚后,李成义带领农民军继续在陕西、甘肃、四川一带晃悠,寻找可乘之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公元1637年,内阁辅杨大人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的战略,企图一举铲除流寇,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其具体的操作如下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四地巡抚,主要负责围剿农民起义军;延绥、山东、山西、江西、四川、江南六地,一边防守,一边协助。以此限制农名军的流动性,逐个击破,围而歼之。

如此一来,共十股力量,即为十面之网。由五省总督洪承畴和五省总理王家桢负责具体执行,杨大人直接指挥二位封疆大吏。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明廷征兵、征粮、征饷,民间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大批大批的农民,藏了起来,躲避朝廷的“三征”

政策。

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杨大人严令洪承畴和王家桢,务必在两年内,肃清国内的流寇。

不得不说,杨大人的策略是正确的,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是可行性很高的策略。

面对朝廷的围追堵截,农民军就像鱼虾一样,任由朝廷的捕捉、擒拿、宰杀,多数农民起义军选择投降,例如李国能。

李国能和张思忠是结拜兄弟,他的投降,对于张思忠的打击很大。加之,后来的几次战役,张思忠屡战屡败,导致他有了投降的想法。

经过慎重考虑以及大家的商议,张思忠决定,暂时接受朝廷的招抚,给自己争取喘息的机会。

张思忠虽然名义上接受了朝廷的招抚,但是不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自己本部人马,分为四部分,由自己的心腹义子,孙希望,李安国,刘文武,艾靖仇。

朝廷为了集中力量,迅平定李成义,只好勉强答应了张思忠的条件。等到收拾完了李成义,再来消灭张思忠。

此时的李成义,已经连败六场,大幅减员。当他听到张思忠投降明朝以后,大骂其没有骨气,孬种!

眼下不到一百人,如果继续硬抗,只有覆灭了!

无奈之下,李成义带领部下,逃到商洛山中,改名换姓,隐藏起来。

此时的大山之中,藏匿起来的,可不止李成义等人,还有附近的百姓~畏惧官府和官兵隐匿起来的百姓。

时下的官府、官兵,远远不如农民起义军。因为农民起义军都是农民出身,了解百姓的困苦,从来不骚扰百姓。

可官兵就不一样了!

他们杀良冒功,抢劫百姓,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简直和土匪无异!

朝廷呢,还要用他们剿匪,对付胡虏,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

既然如此,这些百姓为何不加入起义军呢?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加入起义军,例如老人、妇女、幼儿、残疾等等。

李成义常年在这一带活动,这里算是大本营了,看着面黄肌瘦的百姓,想起了自己的往事,想起的自己父母兄弟,哪一个不是这样!

于是,他安排手下,每个百姓放五两白银,让他们买点粮食吃吃。若不然,长期下去,人都饿死了,谁来为他们通风报信呢!

“秦王,你给了我们银子,也没地方买到吃的!”

旁边一个老汉说道。“您老人家看着眼熟啊?”

李成义说道。

“上次,你们被官兵擒拿,还是躲在我家地窖里,才得以逃脱。”

“哦!

是!

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