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逆转三百年 > 第44章 备战

第44章 备战 (第1页)

作者:大明北疆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在大家的印象里,古代水战模式比较简单,远距离用弩箭互射。近距离的话,船与船之间相互撞击,近身肉搏。再者,就像三国里面,用火攻。

其实不然!

中国史书记载,最早的水战,源于武王伐纣时期。而常设水军源于春秋时期,进一步展则在战国时期。

尤其是战国时期的伍子胥,对古代水战术贡献最大!

他把6地战车的概念融入水战,创造了许多舰种和一套完整的战术体系。

这些舰种包括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舡和桥舡。

大翼负责主攻,相当于现在的战列舰;小翼负责防守,相当于现在的护卫舰;桥舡和突冒担任警戒、侦察和支援任务,相当于驱逐舰或巡洋舰;楼舡上装有重弩,给予武器支持。

陈良研究了以上的资料,看了一些古代水战战例,例如火烧赤壁、白村江海战、元倭之战、鄱阳湖大战,以及朱成功收复台湾等等。

不久之后,陈良上书朝廷,建议如下打造大型战船一千艘,负责主攻,四面装有火炮,可随时射,以应对不测。

打造中型战船一千艘,两面装有火炮,前后装有大型重弩,担任警戒、侦察和支援任务。

打造小型战船一千艘,两面装有火炮,灵活机动,负责穿插打击敌船。

打造重型弩船一千艘,一千艘火箭船,可灵活拆卸,在6地上组装方便,用作后备或登6。

内阁收到陈良的奏折后,商议了一天一夜,均认为不可行。内阁认为,如此算来,耗费巨大,得不偿失。

所以,内阁票拟结果,是不同意!

李成义收到内阁票拟后,思虑再三,决定暂时留中不。与此同时,李成义召来工部尚书,询问具体细节。

工部尚书言道“我大秦虽开国已有二十年,但是尚未达到前明的巅峰水平,打造如此巨大,如此先进的战船,每年最多只能打造一千艘!”

一年一千艘战船,五千艘战船,需要五年的时间!

就是说,攻打倭国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了!

直至一个月后,陈良收到了李成义的回复,让他等待五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由他统领福建和台湾水师,加紧训练,早日熟悉附近海域!

陈良率领两支水师,反复往来于福建、台湾、琉球以及倭国近海。一是摸清附近的航线,避免触礁;二是熟悉附近的台风情况,以免重蹈元朝的覆辙!

为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倭国,陈良派人着捉了一些倭国人,全面、全方位的了解倭国风土人情,争取做到知己知彼!

(朱芝龙曾旅居日本,懂倭国话,陈良作为他的老部下,自然也懂一些!

据倭人交代,他们国家的人,身材普遍矮小,不像中原人那么高大魁梧!

说到这里,陈良才想起来,难怪上次交战时,看到那么多矮小的倭人!

听到这里,陈良倒是有些不屑,有些轻蔑的态度!

可是倭人的另一番话,又让他谨慎起来!

倭人说,本国崇尚武士道精神,忠心护主。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主人,为了自己的信念,牺牲自己!

每逢作战,他们会拼了命往前冲,不顾个人生死!

若完不成主人交代的任务,他们会选择切腹自尽!

“切腹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