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乡试2 (第1页)

作者:朝暮倾卿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由于乡试考场要求考生正身端坐,手不得抵肘和交叉,以示端庄和肃静。

因此这乡试可谓是极其累人的,许行丰之前武术课,扎了不少马步,身子板正,现在倒是用上了。

经义题共六道,一天要做出两篇高质量文章来,任务不可谓不重,而且许行丰刚刚抄写时,现居然后面五道题全为截搭题,这次乡试真是有些变态了,根据以往一般是对半的。

吐槽了几句此次作为主考官的知州,许行丰不敢耽搁,开始仔细审题。

又想起老师在六月份便寄过来的信,说临江州的知州是极偏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那此次经义答题格式肯定是八股文最佳,而且还需斟酌遣词造句。

许行丰自去年四月跟着老师被批评了后,便力求字字珠玉,又有老师指点,加之后面这一年多的学习,现在不说金堆玉砌,也能算得妙笔生花了。

第一题简单,“中庸之道,天下大同”

,许行丰一扫便有了出处,《中庸》的一句名言。

许行丰快便将破题破题、承题、起讲、入手全部都写在了草稿纸上。

这只是简写,待会是要用古圣人的口语再作答的,即代圣贤立言。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许行丰琢磨了片刻也在纸上有了雏形。

幸好此时夏日长,天亮得早,不影响写字。

许行丰将文章用古人之言又在草稿纸上写了一篇八股文,而后着重修改了后四股。

许行丰审阅了一遍自己修改后的八股文,十字破题观点鲜明,整篇文章华美,很是满意。

而后许行丰将其小心认真誊写到答卷上,用的字体为瘦金体,而非以前的楷书,这也是许行丰之前同老师商议了的。

许行丰练习瘦金体已有七八年,得了瘦金体至少八成风骨,在科举上,字体可助学子上青天。

许行丰是基本没有犹豫的,觉得瘦金体更占优势,毕竟楷书在考场上过于千篇一律,而瘦金体本就风骨卓然,而且能让人眼前一亮。

在征得老师得赞同后,许行丰更是确定了在乡试中要用瘦金体答题。

答完第一篇,外面日头已有些烈了,这时候许行丰开始庆幸自己的座位是坐南朝北,而不是东西向的,不然只怕太阳正对着晒,特别朝西的,真的是下午跟煎咸鱼一般。

许行丰瞧了瞧考院正中的漏斗,第一个漏斗里面已经空了,第二个漏斗差不多空了三分之二,那就是过去快两个时辰了。

进来时早上六点,快十点了,放午餐为十一点,还有半个多时辰。

许行丰不敢休息,加之考场除了午餐以及晚上五点过后时间,旁的时间只能端坐于座位之上,否则一律视为舞弊。

而且在考试期间,主考官即知州会监督考试全过程,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记录和评分。

许行丰刚刚作答时便感觉到自己正前方有人过来,十有八九便是知州在给自己评分。

在大南朝,一旦主考官给你的行为评分为差,就算是文章再如何优秀,也不得取中。

因此许行丰哪里敢逾矩半分,比幼儿园里的小孩子还乖,端端正正坐在自己位置上,头都不敢左右多晃动半分。

许行丰乖乖的开始看第二题,第二题题目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