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明皇子高爔传 > 第41章 王二姐买衣记之进城

第41章 王二姐买衣记之进城 (第2页)

作者:云间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然后,他又略向前靠了靠,小声调侃道:“离红线女不远了,加油!”

袁纨见高希当着众人,也敢表现得如此亲昵,顿时羞红了脸:“二哥说笑了。”

“啊呀,二哥,你受伤了。”

袁纨突然看着高希惊叫起来。

大家一看,这才注意到高希的那身青布衫裤早就被割破多处,手臂和大腿处有好几处刀伤。可能时间太久了,流出来的血已经凝固。

高希自己一晚上精神高度紧张,又是射箭、又是放火、又是策马狂奔、又是冲撞追赶强盗,他都没注意到自己受了伤。

还好都是些皮外伤,伤势也不重,只是现在他感觉有些痛。

高希上了药,又嘱咐平安去沈宅向沈度告假,这才觉得疲惫不堪,连那身破烂衫裤也没来得及脱,就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

小官镇被一伙强盗夜袭的事儿,立即由小官镇向四乡八村快扩散。

松江前所副千户李毅,半夜被阎红玉派来的小校惊醒,才知道城里出了大事。折腾了一晚,前所负责的四门守卫没出事。

此时他已经写好了呈状(明朝都司卫所系统由下向上报告情况的公文),快马加鞭送往驻扎在松江府城内的金山卫松江守御中所,金山卫指挥使西贵在那里办公。

从金山卫卫城小官镇到松江府城内的守御中所,大约八十里地。送信的小校不敢停留,中途在驿站连换了两次马,只用了约半个时辰,就将紧急呈状送到了西贵的案头。

自明太祖朱元璋颁布海禁政策,东南沿海大量世代以海为生的渔民就丢了饭碗。迫于生计,有些人就成了海盗。他们和方国珍、张士诚等不肯归附的余党残部,以及倭寇相勾结,不时侵扰大明国沿岸省份。

永乐皇帝上台后,大力推行朝贡贸易。为保海路通畅安全,郑和下西洋时,顺便也狠狠地清理了一下海盗问题。

最出名一次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捉住了困扰大明多年的海盗头子陈祖义,押回应天府,然后枭示众。

自此,东南沿海的海上盗患缓解了许多。近年来,直接进入沿海城镇打劫的事件,也少了许多。……

自此,东南沿海的海上盗患缓解了许多。近年来,直接进入沿海城镇打劫的事件,也少了许多。

作为金山卫第一把手,西贵没想到,现在居然还有海盗敢冲到他的地盘上来打劫,打劫的地方还是金山卫的卫城。

现在卫城里还驻扎着金山卫左、右、前、后四个千户所,下辖约四十个百户所。

更气人的是,这帮海盗烧杀抢夺之后,居然让打劫的海盗头子逃走了。左右前后四个所的千户,还有那些百户,都干什么吃的?

呈状中写道:

“城内众贼,于镇中商铺、粮仓等处纵火,引城内卫所官兵往救。另有贼数十众,趁夜麇集,提刀蒙面,于城中他处入户行劫。

然未久,一小将纵火邻里,引官兵至,贼事难成。又负弓矢,孤身策马直入贼群。众贼欲环而进,小将持弓奋击左右,冲撞反复,口呼‘吾乃金山卫指挥司同知侯端’。

众贼闻其名,惧其威,股栗胆颤,贼王遂引众贼退。

时星光暗淡,十步不见人。小将箭尽,夺一贼刀,寻声逐贼先至小官港,后与小旗袁寿至城东水门。众贼束手,唯憾贼泅水而去。

后,前所百户阎红玉、小旗袁寿来报,此小将乃二人之结义金兰,名高希,年十八,本地民户子弟,寄居守御中所副千户袁彬府中,又为翰林沈度之门生也。其夜冒名呼喊,实藉侯同知威名,震慑群贼,为疑兵计。

乡民来报,袁宅四遭,皆因此子智斗群贼,财货人口平安,无甚损伤”

云云。

“好小子!”

西贵读到这段,激动起来:“来人,去请侯将军!”

金山卫指挥司同知侯端,字敬壮,凤阳府盱眙县人。他生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比高希大两岁,今年刚好二十二岁。

他一进门,西贵就急切地说道:“敬壮,昨夜卫城遭一伙贼人抢劫,所幸并未酿成大祸。来,你再看看。”

说着,将呈状递了过去。

侯端飞快读完,说道:“将军,这卫城里的卫所军士,看来要整顿了。数十名贼人居然在城中放火,还能从水门溜走,可见卫城的防务有很大问题。幸好,这个叫高希的,算是福将,否则卫城现在是什么样子就难说了!”

此时,松江守御中所副千户袁彬也来了,”

听说昨夜卫城遭贼人侵扰,怎么样了?“

侯端又将呈状递给他,说道,”

贼人已退,倒是你家小子不错,也交了一个好兄弟,两人昨晚都立了大功了!

袁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西贵说道:”

走吧,一起去卫城,这件事还要查清楚,金山卫也要好好整整军了。几个毛贼都对付不了,若是倭寇来了,如之奈何?太祖当年设金山卫时保家卫国的心,岂不是枉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