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晚明海枭 > 第228章 剑与账册

第228章 剑与账册 (第2页)

作者:朱楼醉茶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在那个时空里,奴易兹也被派去了倭国,负责就大员当局与末次平藏的贸易纠纷向幕府申诉。奴易兹在倭国颇为傲慢,结果自然是处处碰壁一无所获,回到大员后干脆被滨田弥兵卫劫持了,那时科恩才刚刚上任几个月。

“卡庞蒂尔这个蠢货,老是喜欢任用他的学弟,马丁内斯?宋克是一个,彼得?奴易兹又是一个,全是莱顿大学出来的蠢货!”

科恩大声地咆哮起来,这三人确实都是从莱顿大学毕业的。

科恩之所以对卡庞蒂尔感到不满,主要还是后者改变了他运用武力打开明朝国门的政策,荷兰人从澎湖退往大员正是在科恩卸任之后。

范?迪门沉默不语,当初从澎湖撤军他也是投了赞成票的。他知道科恩也清楚卡庞蒂尔的决策没有错,现在这个结果对于巴达维亚来说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科恩武力求市的方针已经被证明破产了,荷兰人在澳门遭受了一次失败,接着又和明朝在福建沿海对峙了两年,最后还是退一步去大员才间接获得了明朝的货源,科恩只是不愿承认自己决策有误而已。

一通咆哮之后,科恩接着又问道:“德?韦特被劫持究竟是怎么回事?”

范?迪门于是又说起了大员当局和末次平藏的贸易摩擦,科恩听完之后道:“去,把威廉?杨森和苏鸣岗给我叫过来,立刻,马上!”

科恩所说的这个威廉?杨森并不是发现澳大利亚的那位,此人是巴达维亚的现任港务长,两人是同名同姓。

荷兰人的姓名翻来覆去就是那些,重名率极高。比如科恩本来是姓特维斯克的,后来他爹觉得霍伦太多这个姓,就干脆改姓科恩,结果科恩入职VOC时,荷兰平户商馆里还是有个哥们跟他同名同姓。

在另一个时空中,彼得?奴易兹被劫持后,科恩正是派了巴达维亚港务长威廉?杨森去倭国进行交涉,足见此人很受科恩的信任。

();()  “总座,现在已经很晚了……”

范?迪门小心翼翼地回道,“而且,我还有两件事没有说完。”

“那你接着说吧。”

科恩罕见的没有发怒,若是旁人当场顶回他的命令,肯定会被怒骂一顿,但范?迪门很显然是个例外。

“这两件事我个人认为不如前面说的事重要,不过卡庞蒂尔总督却为此忧心忡忡,总之您阁下还是听一下吧。”

范?迪门说着又道,“首先是我们听到一些无法证实的消息,英国人可能会和万丹苏丹联手,攻取巴达维亚……”

“哼,如今既然是我来了,英国佬即使有过这个愚蠢的想法,也肯定会打消。”

科恩不屑一顾地从鼻子里喷出气来,“还有一件事是什么?”

范?迪门接着又说道:“马打蓝苏丹今年突然停止与公司的贸易,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去遥远的阿拉干进口大米和奴隶。据评议会判断,他们将会在明年的旱季进攻巴达维亚。”

“一群猴子,也妄想挑战雄狮。”

科恩依然是充满了不屑,他对南洋土著向来都是十分轻蔑,爪哇人在巴达维亚的地位也只比奴隶略高。

其实巴达维亚和马打蓝苏丹国本来有机会成为盟友的,这个地方是科恩从雅加达王手中夺取的,后者本来是万丹苏丹国的一位亲王,而马打蓝在爪哇岛最强大的敌人就是万丹。

万丹苏丹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爪哇岛西部和苏门答腊岛东南部,虽然治下人口不如后起之秀马打蓝,但是在军队武备方面却要强得多。这是因为万丹不像以农业立国的马打蓝这么封闭,对海外贸易的依赖性很强。

在VOC攻占巴达维亚并持续封锁万丹港之前,万丹是全球第一大胡椒贸易中心,这也使得当地聚集了众多华商。甚至就连远在厦门的许心素都在万丹有一座豪宅,就在万丹城的中心地带,离王宫不远。

同时万丹苏丹和天方教世界的领袖奥斯曼土耳其多有来往,还重金聘请了土耳其工匠为其铸造大炮,万丹城的财富和火器都让马打蓝苏丹国的一代雄主拉登?朗桑垂涎不已。

有鉴于此,当科恩攻占巴达维亚之后不久,年轻的拉登?朗桑就派人去与VOC接触,想要达成联盟共灭万丹。

就在双方讨价还价之时,两者却在马打蓝控制的贸易据点查帕拉起了冲突,互有死伤。尽管事情的起因是荷兰人劫持马打蓝商船,但强势的科恩还是选择了报复,派出舰队炮击查帕拉城区。

当时的马打蓝苏丹国还不够强大,拉登?朗桑在得知此事后仍然保持了克制,继续派人去询问VOC是否还有意愿联手,双方继续讨价还价,期间马打蓝一直是巴达维亚最主要的粮食进口国。

与此同时,拉登?朗桑继续他在爪哇岛的征程,接连征服了马都拉、井里汶、泗水等地,基本控制了爪哇岛的中部和东部。这时他忽然停止了与VOC的贸易,严禁治下各港口向巴达维亚出口物资,很显然已经有意与VOC开战了。

“总座,我也认为这件事没什么好担心的。马打蓝的陆军没有能力攻克巴达维亚堡,他们的海军更不值一提,也无法封锁我们的贸易……”

范?迪门停顿了片刻,接着又道:“唯一就是,巴达维亚堡以外的城区可能会遭受不小的损失,总之我们还是要有所准备才行。”

“这事你今后多留心就是了。”

科恩颇为不耐地结束了这个话题,他是个天生的战略家,但对具体细务却经常会不耐烦,“现在,去给我把威廉?杨森和苏鸣岗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