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一个人的战争 > 第202章 大宁书院 2

第202章 大宁书院 2 (第2页)

作者:寒江钓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傅青主,文德蒹备,书画皆通,这一五言古意也算评得得当,我辈经世致用,汲汲于升斗小民的吃饱穿暖,最讲究格物致知,今天借大宁书院开山之机,经学上的迷雾正可以辩一辩,议一议。宣化以来,“王阳明心学”

一直讲求“心即理”

,前朝程朱理学也强调“明心见性”

,以良心良知作为一切学问的端,可是老子早在《道德经》中就明言,道不可言,人心以外,道早已经存在了。”

说话的是那个身穿浅色长袍,美髯及胸的老者,只见他抱拳一揖,转过身,大踏步走上了讲台。

“经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意思是说“道”

是没有棱角的虚无的无穷无尽的,你不论把它粉碎成什么样子,它依然存在着,我不知道它像什么样子,可见,早在天帝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程朱理学认为,人心中所想就是“道”

,譬如《五灯会元》卷一,有这样一段记载他时,闻风吹殿铃声,祖问曰“铃鸣邪,风鸣邪?舍多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

祖曰“心复谁乎?”

舍多曰“俱寂静故。”

风吹铃响,不是铃响,是人心所动。“道”

亦如此,心中所见既为“道”

理学以国学为宗,这种看法和道家的观点不是前后矛盾吗?”

刘景仁知道,辩经开始了。

这位颜李派的颜元立学之本在于经世致用,学问的起点自然是客观的,他反对东林派的那些唯心观点,但又认为道家学说对于“道”

解释显得虚无缥缈。

“一派胡言,心无外物,心无外理,心就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为万物之源。忘记本源,何能得道?”

说这话的是宣府巡抚张经世,他从小精研宋明理学,考中进士以后,又勤悟阳明心学,对“心既理”

的看法认识极深。

“人生之前有天地否?若生人之前已有天地,那“心既是道”

如何能通?”

对于张经世的指责,那位老者并没有着急,他接着问道。

“这······?”

张经世愣住了,他嘴张了张,无言以对。

“天地物也,非无可推知之玄妙物也,风雨、雷电日食、灾祸均为自然之物,并非不可预测,前朝郭守敬“四海测量”

,编定“授时历”

,详推物理,方得实证,难道私心妄猜,方能成事吗?”

那位白髯老者继续说。

“昔日范缜做《神灭论》,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言死者之骨骼能为祸福穷通,怎可言通?既无形神,何来心,心既短瞬之物,何来恒久之理?”

那老者半白半文,言语极是犀利。

“天地万物,延绵不绝,人之所识,实为有限,妄谈心理,不察世道,不究物理,实是妄自尊大,误人误己。物之理也,亦非虚无缥缈,需细心穷究,方能经世致用。”

那面容愁苦的老者,忽然插话道,“我等今日前来热河,眼见刘指挥使造火车、修车路,想必在格物致知方面有所明悟,实望指点一二,开阔我等眼界。不知刘指挥使可肯赐教?”

喜欢一个人的战争请大家收藏一个人的战争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