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大明1805 > 第六二三章 人类进化的契机

第六二三章 人类进化的契机 (第2页)

作者:王子虚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感光细胞处理成视觉信号,直接传给自己后面的视觉神经,神经把信号再传给更后面的脑子。

这个从前到后的流程非常顺畅,线路在面板背后的设计也非常合理。

相当于屏幕驱动板在液晶面板背后,信号线在驱动板的背后,信号从前往后依次传递到主板。

而人类和所有脊椎动物的眼睛就是完全反过来的。

感光细胞是在视觉神经的后面。

光线进入眼睛后,先要先穿过视觉神经层,才能照射到感光细胞上。

这样的流程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还额外要求视觉神经层尽可能薄,要尽可能的透明,不能挡住光线,否则就会影响视力。

感光细胞处理了视觉信号,再传给挡在自己前方的视觉神经。

视觉神经在感光细胞前面也没有任何好处。

神经还要在感光细胞层上穿个洞,才能把视觉信号传到眼睛后面的脑子里面去。

这个洞再小也是个洞,所以会留下一个盲点。

相当于液晶屏幕驱动板在屏幕正面,为了不遮挡屏幕的显示内容,只能设计成尽可能透明的。

还要在屏幕中间挖个洞,让驱动板上的信号线穿过屏幕,连到屏幕后面主板上。

以人类自己的工业设计逻辑来看,这就属于脑子有病的设计。

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最早的脊椎动物的眼睛,长在自己的后脑勺上。

脊椎动物的头部经过多次突变,最初的后脑勺变成了后来的前脸,整个头部前后翻转了一次。

眼睛没顺着头皮绕一个圈,而是生了像脱袜子一样,原地前后内外翻转的突变。

这样突变之后眼睛方向对了,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凑合能用了,于是就这样修修补补的继续用了。

到这里还不算完,演化历史上还出现过“后悔”

的现象。

有些动物身体的某些功能,在某一个时代对他们而言,好像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这种功能消失,同时其他有用的能力增强的突变,就可能成为有益突变而被保留下来。

但是到了下个时代,原来这个功能又有用了。

所以活下来的族群之中,出现了类似功能强化的群体,又在时代成了新的主流。

但是后来突变出现的有用的功能,跟上次突变消失的功能,通常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形式和构造。

既然是突变,那就是没有规划的,只是碰巧了跟原来功能类似而已。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了。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又有人类和灵长类的眼睛……

哺乳动物刚刚出现的时候,基本都是类似老鼠的形态,也都是昼伏夜出的习性。

所以感知红色和绿色的能力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感知光线强度的功能的用处很大,能够让他们在黑暗中看清楚东西。

早期的哺乳动物中的某些个体突变,导致感知红色和绿色的细胞弱化,感知光线强度的细胞增强的了。

看世界的画面变成了黑白色的,但是不同光线对比格外的强烈。

这种突变在当时是有益的,带有这种突变的个体能够找到更多食物,进而留下了更多的后代。

后来哺乳动物体型增大了,开始竞争白天的生态位了。

特别是猴子们开始上树吃水果了,就需要通过颜色分辨果实是否成熟了。

猴群中有些个体的意外突变,导致它感知光线的能力减弱,但是能够分辨红色和绿色色了。

这在这个时代也属于有益的突变。

它们能够找到更多的成熟的果实,因而也能活下来并留下更多后代。

现在的人类都是这些猴子们的后代。

这次突变和眼睛翻转的突变一样糊弄,控制红色感光细胞生成的基因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