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以【朝】那些事 > 第118章 女子赴丧宴见狐狸难产出手相助狐狸说吃席记得脱鞋

第118章 女子赴丧宴见狐狸难产出手相助狐狸说吃席记得脱鞋 (第2页)

作者:为情所赞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秦大福拿着玉佩看了半天,这玉佩晶莹剔透,色泽纯正,虽然秦大福出身贫寒,但是经常出入富贵人家做事,好东西还是能分辨的。

研究完之后,便对妻子说:“这玉是块好东西,可不是属于我们的,还是别贪了,这块玉连同孩子,哪里来就哪里去,别管了,一家三口自己温饱都有问题,捡这玩意儿干嘛?”

李菊花见相公不肯留下这孩子,便说:“相公,这是个女孩子,把孩子留下,我们就能儿女成双了,再则你看这块玉佩,肯定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应该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若是这孩子长大了亲人不来寻,我们便多了一个小棉袄,若是来人寻,或许会感谢我们,我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秦大福一听,觉得妻子说得有点道理,有那么一瞬间心动了,就说:“你让我再想想,这可不是小事。”

儿子秦大贵也在旁边掺和着说道:“爹,留下妹妹吧!

这样就有人陪我玩了,以后我一定和娘一起照顾妹妹,不让爹爹操心!”

在妻子和儿子的双重攻势下,秦大福没法,只好同意了。

好在,这孩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和儿子一样,都很乖巧,让人省心,除了偶尔女孩子的脾气外,哄哄就好了。

李菊花有了女儿之后觉得自己更幸福了,她给女儿取名叫秦建宁。

有什么好东西都是女儿优先,而哥哥也从不吃醋,全家人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宝贝。

有句话说得好,“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一转眼六年过去了,想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秦大福和妻子商量把后院再扩充一下,多建个房间,这样两个孩子会有属于自己的房间,毕竟男女授受不亲。

秦大福来到县城,找到卖木材的铺子,还请了木匠,一起搭建房屋,在房子快要完工的时候,秦大福为了赶进度,让两个孩子先去自己的房间睡觉,自己则和妻子李菊花直接睡在还没有建好的房屋里,一直赶工,为了节省人工费,等木匠走后,他们一直自己动手,累了,就躺地上休息一会儿再干。

一天夜里,他们和往常一样睡在还没有完工的房间里,可是暴雨来袭,还刮了一晚上的狂风,结果房梁塌了,掉下来砸中了两夫妻,他们两人双双毙命。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小小年纪的秦大贵和秦建宁将父母安葬了,自此以后,兄妹两人相依为命了。

好在,秦大贵从小就对妹妹爱护有加,从来舍不得让妹妹受半点委屈,他自己无所谓,但是他希望妹妹将来能找个好人家,不要像他一样吃苦。

而且,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件心事,那就是妹妹不是亲生的,那块玉一看就价值不菲,可能是个千金大小姐,所以要更加照顾好。

渐渐地,秦大贵长大了,那模样生得秀气,个子又高,要不是家境贫寒,加上从小父母双亡,来说亲的人可能都要踏破门槛了。

秦大贵对于自己的婚事一点儿也不在意,倒是妹妹天天调侃哥哥,说道:“哥哥,每天都是我们两个,给我娶个嫂子吧,家里可以热闹一点。”

每当提起这个话题,哥哥总是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心里一直在敷衍,原因是他现在没钱还带着妹妹,谁要嫁给他呢?他觉得妹妹太天真了。

可能是他的遭遇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一天傍晚,秦大贵刚刚干完活回来给妹妹煮饭的时候,隔壁李婶来了。

秦大贵忙招呼李婶坐下,倒了杯水给她,心想:李婶不是附近一带有名的媒婆吗?她不会是过来说媒吧!

虽然我也很想成家立业,可我现在的情况还要照顾妹妹,哪有钱娶媳妇,不然早就娶了。

他正想着,李婶先开口了:“大贵呀!

你爹娘都走了那么多年了,一个人带着丫头又当爹又当娘不容易呀!

要不要李婶给你说门亲事?”

秦大贵就知道要面对这个问题,他说:“没办法,长兄如父嘛,照顾妹妹是应该的,李婶我也想要娶媳妇,可是我的情况你也看见了,哪有钱,还带着妹妹呢!”

李婶摆了摆手说:“娶不起媳妇不要紧,入赘不就行了,只要你愿意入赘,你要带着妹妹,我来替你摆平。”

秦大贵好奇地问:“到底是哪家姑娘,愿意让我入赘?”

李婶笑着说:“你小子有福气,镇上的大户赵员外家的千金小姐看上你啦,她央求她爹爹派人来说亲,我也和赵员外说了你条件不好,可人家姑娘就是看上你了,他家就一个女儿,赵员外只得答应。”

秦大贵这才想起上个月自己去赵府办过事,运气这么好竟然被看上了,他自己也很意外,如果对方肯让他带着妹妹,他是愿意的,毕竟赵府家大业大,入赘也比一辈子打光棍好。

几天之后,李婶又来了,她让秦大贵赶紧跟着她去入赘,秦大贵说先收拾一下行李,李婶告诉他别收拾了,到了赵府就是体面人了,无论衣服还是别的行头,都会按照有钱人家的规矩给办,还带什么东西。

秦大贵听了牵起妹妹的手就带了简单的随身物品出了。

一路上,秦大贵嘱咐妹妹,虽然她有嫂子了,可哥哥是入赘,以后还是要谨言慎行,妹妹点点头答应了。

李婶和秦大贵兄妹来到赵府,敲了敲门,出来赵府的刘管家,对他们说:“从侧门进,正门不开。”

秦大贵当时就不开心了,虽然是入赘,可连正门都不让进,太看不起人了,以后的日子还会好吗?

李婶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以后要住在这里,可能这是人家对你的考验,好日子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