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远去的风筝 > 第三十五章专业人才

第三十五章专业人才 (第2页)

作者:步枪子弹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中年妇人看到韩勇等人的制服和步枪,吃了一惊。

“学生叫韩勇,是前面的朱泾村的村长兼护村队队长,慕名前来拜访张先生。这几位都是我的部下,我们没有恶意,师母不必多心。”

中年妇人上下打亮了韩勇一番,被他身上流露出来的学生气质说服了,点点头说:“不敢当,你们几位请进来吧。张先生腿脚不方便,不能出来迎接。”

韩勇命令几名士兵在门外找个荫凉的地方呆着,但不要表现出站岗的样子,以免惊扰了村民,他自己带着杨启明进了张家的大门。中年妇人把他们带到堂屋,给他们让了座,然后从里间屋搀出了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的一条腿已经没了,拄着拐杖,一脸落暮的样子。

“请问,您是张天佑先生吗?”

韩勇和杨启明连忙起身行礼。

中年男子把拐杖夹在腋下,双手抱拳还了一个礼道:“老朽正是张天佑,敢问二位如何称呼。”

韩勇寒蝉了一下,这位仁兄看起来也就是4o来岁的样子吧,搁在现代的大学里,怎么也算是青年学者了,再倒饬倒饬,说不定还能成为女生杀手,怎么就自称起老朽了。他不敢放肆,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学生名叫韩勇,是从南洋回国来办实业的。因为怕土匪骚扰,所以在朱泾村那里办了一个朱泾村护村队的名头。这位是我的合作伙伴中鑫镇的开明商人,叫杨启明。”

“哦,原来是韩队长,杨先生,失敬了。”

小老头挺客气地说。

双方分宾主坐下,中年妇女端了茶过来,放到韩勇和杨启明身边。这家人家住的宅子不小,主人看起来也是挺有身份的,不料却连个佣人也没有,居然要由女主人来奉茶。

大家寒暄了几句诸如天气太热之类的闲话,张天佑问道:“两位长官今天到寒舍来,不知有什么吩咐?听说朱泾村的护村队是驻扎在朱泾村,一路过来也挺远的吧?”

韩勇一向不擅长绕圈子,听到张天佑问起来,便直截了当地说道:“张先生,学生这次来,是听一位朋友介绍,说您是开矿方面的专家。学生正打算在乌岭一带开矿,想请您指点。”

听到“开矿”

二字,张天佑眼睛短促地一亮,但随即就掩饰住了:“乌岭没听说过有什么矿啊,不知韩队长想开什么矿。”

韩勇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块开采出来的金矿石,递到张天佑的面前:“这是学生在乌岭找到的矿石,请张先生过目。”

张天佑开始没怎么在意,待看到韩勇递过来的矿石,眼神马上就直了,他再也顾不上假装矜持,双手接过矿石,扶着眼镜看了好一会,韩勇注意到,小老头的嘴唇都在抖了。

“这……这块矿石,真是在乌岭采的?”

“正是。”

“那,那只采到这一块?”

“不是,我们现了一个矿脉的露头,用炸药炸开后,全是这样的矿石。”

韩勇实话实说了,他已经看出来了,张天佑肯定是个矿业专家,属于那种要矿不要命的主。现在只要把矿藏的实际情况告诉他,不愁他不出山,只怕到时候轰都轰不走呢。这个世界上,有嗜赌如命的,有嗜钱如命的,也有嗜事业如命的,这种老知识分子,应当属于后一类吧。我为什么也要说“老”

字呢?韩勇郁闷地想。

“韩队长应当知道这是什么矿吧?”

张天佑问。

“当然知道,这是金矿。”

张夫人上完茶之后,就已经退到一边去了。听到韩勇说出“金矿”

二字,她连忙凑了上来。看到张天佑手里拿的矿石,张夫人也吃了一惊,连忙下意识地捂住了嘴,但她的眼睛是不会说谎的。韩勇心里有数了:好,原来一家子都是玩这个的。

张天佑把矿石在手边把玩了一会,突然问道:“韩队长,如果像你说的那样,那么这个金矿值多少钱,你知道吗?”

“这个……”

韩勇还真没细算过。根据他隐约能够回忆起来的资料,乌岭金矿的储量在1o吨以上,如果按1克黄金1元钱的价格,1o吨黄金差不多相当于1ooo万元了。他迟疑了一下,用了一个保守的说法:“学生不懂采矿,不过,据我估计,起码值3oo万大洋以上吧。”

张天佑把矿石还给韩勇,脸上恢复了起初的平静。他用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问:“看来韩队长对这个矿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而且矿石也已经采出来了,那还要找老朽干什么呢?”

“老实说,我不知道张先生过去是做什么的,我只是听人说起您对采矿这方面比较熟悉,所以才慕名而来。刚才我从张先生对这块矿石的态度上看,认定您应当是非常专业的人士。所以,现在我想请张先生出山,到我的矿上去当一名高级技术人员,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够先当这个矿的矿长。”

韩勇说。

“我已经残疾之人了,你觉得我还能干什么吗?”

张天佑说。

“没关系,我不需要您干什么实际工作,只需要您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只是误打误撞现了这个金矿,但对于如何开采,是一窍不通的。特别需要像张先生这样的专业人士来指导,像您这一身的技术,埋没在这小山村里,岂不是很可惜吗?”

张天佑摇摇头说:“我已经下决心归隐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你说的这些事情,与我无关。”

韩勇有点意外,这明显是一位热爱事业的专家啊,怎么会说出归隐的话呢。他急切地问道:“您能说说为什么吗?”

“古人云: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