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相集 > 第十六集 郑国初霸

第十六集 郑国初霸 (第2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地扩民众,将不可制。

郑庄公:对君不忠,对兄不悌,其能久乎?土地虽广,愈其溃。

郑庄公二十二年,庄公向众臣扬言,自己欲入洛邑,辅政天子。

姜氏闻听大喜,使人送信幼子京城太叔段,约定日期,命其前来夺城,己为内应。

太叔段回书母亲,一边修理城廓,聚集民众,修造盔甲武器,备好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城。不料郑庄公早命公子吕于半途截夺书信,得知太叔段起兵日期。

郑庄公:可以出兵矣。

于是兵,讨伐太叔段。叔段率军出城迎敌,一战而败,逃回京邑。庄公命公子吕率二百辆战车进攻,京邑军民皆都主动出城迎接王师,叔段再次逃到鄢邑。公子吕再攻鄢邑,鄢邑士卒溃散,叔段复又逃到原封邑共国,自此流亡在外。

郑庄公既平定叔段叛乱,便将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并誓道:“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但过年余便颇后悔。颍城谷吏颍考叔得知庄公悔意,借口上贡,入宫求见。

庄公甚喜,就于宫中赐宴。侍宴之时,现颍考叔将好肉留而不食,庄公问其原委。

郑庄公:盘中佳肴,贤卿因何留而不食?

颍考叔:家有老母,未曾品尝君王赏赐,愿以此肉羹馈之,使感大王之德。

郑庄公:寡人有母,却不能得见,不如卿也。

颍考叔:臣闻大王有誓,不达黄泉,誓不相见,此不为难也。只要命人挖条隧道,其深能见泉水,就而见母,有何不可?

郑庄公:善哉,贤卿此计大妙!

于是立命动工,挖掘隧道。隧道掘成,庄公与母亲武姜自两端走入,母子最终团聚。

画外音:郑庄公是春秋初年最出彩人物,也是第一个崛起方国,被史家称为春秋小霸。春秋时代,各诸侯尚无统一天下野心,一般只想称霸立威;而战国则不同,只因周王室不能自保,各国便争欲为天下之主。郑庄公在解决叔段叛乱之后,便即扩充军队,广开疆土,先伐卫,又与齐结盟伐翼、讨宋、侵陈,比武公更为激进。

周平王对郑庄公愈加不满,又见其长年不在朝中供职,便欲提拔虢公忌父为上卿。

郑庄公身虽在本国,但留人于王都打听朝中之事,动息传报。因闻平王欲分政于虢公,即日驾车如周,朝见已毕,便以虢公之事相问。

周平王:因卿国中有事,欲使虢公权管数日。虢公再三辞让,已还其国,卿又何疑?

郑庄公:周之国政,用人之柄,王自操之。虢公才堪佐理,臣理当避位。

周平王:卿父子有大功于国,朕故付以大政,至今四十余年。卿既有疑朕之心,当命太子狐为质于郑,何如?

郑庄公:焉有天子委质于臣者?恐天下以臣要胁君王,臣当万死!

周平王闻此,面红耳赤,手足失据。

群臣上奏:依臣等公议,王不委质,无以释郑伯之疑;若独委质,又乖君臣之义。莫若君臣交质,两释猜忌。

周平王与郑庄公闻听,皆都以为善策。于是郑世子忽待质于周,周太子狐亦如郑为质。史官评论周郑交质之事,以为大周朝三百余年君臣纲纪,至此尽废。

周平王三十年,公元前741年,楚历王蚡蝐在位十八年病逝,传位于太子。

历王之弟熊通心怀大志,平素极喜招贤纳士,养在府中。闻说兄长去世,便突然兵,占领楚都丹阳,捕杀蚡蝐之子,自立为楚君,史称楚武王。

虽然弑君自立乃为大逆不道之举,但正是这场宫庭政变,就此改写楚国历史,使其走上大国之路。熊通一面安抚楚国公族,赢得国人拥戴,巩固政权;一面大力展经济,积极向周围开拓。遂重用大夫莫敖屈瑕,大将斗伯比、斗廉,向濮人大举进攻,占有川鄂交界广大地区。后又引兵北伐鄀国(今湖北宜城),乘胜越过邓国(今河南邓州),远伐南阳盆地申国、吕国。申、吕两国无力抵抗,求助于大周天子。

周平王闻报大怒,立即派军南下击楚。楚武王熊通回兵,顺路攻下权国(今湖北荆门马良镇)。由是改国设县,建立权县。此乃中国史上最早县制,被称为中华第一县。

如此以来,汉水流域中下游,基本被楚国囊括殆尽。

熊子玉乃系楚武王从弟,自幼聪敏有志,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将军、国卿要职。但子玉为人傲慢自负,向来藐视武王,以至自己更姓为成,改名得臣。

姬州吁乃是卫庄公之子,母亲为庄公小妾,母子皆深得国君宠爱。州吁年长后爱好军事,卫庄公不加禁止,反命其带兵。上卿石碏见此,入宫劝谏。

石碏:臣闻天下爱其子者,无不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大王将立州吁,乃定为太子可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以贱妨贵,以少陵长,以远间亲,以新间旧,以小加大,以淫破义,所谓六逆。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去顺效逆,所以祸。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之,无乃不可乎?

庄公闻而不听。偏偏石碏之子石厚喜与州吁同游,石碏又不能禁之。

公元前732年,乃是周平王三十九年,卫庄公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太子卫完继位,是为卫桓公。桓公因弟州吁骄横奢侈,于是罢免其职,州吁怀愤逃亡。

州吁流亡在外,来投郑国共叔段,哭求收留。叔段听罢州吁哭诉,以为其与自己身份相似,都是被兄长逐出,因而臭味相投,彼此结为好友。

卫桓公十三年,叔段之子公孙滑逃到卫国,请借兵攻郑,卫桓公应之,派兵替其占领郑国廪延。由此惹恼郑庄公,率领成周六师、虢国军队进攻卫国,同时请求邾国出兵。

邾侯派人私下与鲁公子豫商量,公子豫请求鲁隐公出兵响应郑庄公,鲁隐公不从。

公子豫遂率家兵离开鲁国,来与邾国、郑国合兵,在翼地会盟。

郑庄公于是进攻卫国,并伐公孙滑。州吁趁机联合逃亡卫人,与石厚回师卫都,袭杀兄长卫桓公。卫桓公乃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遭弑国君,从此各国弑君便成惯例。州吁自立卫君,欲替好友共叔段出气,于是出兵攻打郑国,并请宋国、陈国、蔡国为助。

宋殇公:你卫国伐郑,与我何干?

卫国使臣宁翊:我卫国伐郑,确实与宋国无干。但宋国前代国君穆公临终之时,将公子冯托身郑国,宋国旧臣皆都念之。若公子冯借郑国之兵回来谋夺君位,大王宁不忧乎?敝国之君故请大王一同伐郑,尽早除掉公子冯,以消后患,不亦善策乎?

宋殇公:喏,寡人惟先生之计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