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一集 季札挂剑

第五十一集 季札挂剑 (第2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澶渊会盟之后,晋、楚、齐、秦等国皆都厌战,有意弭兵。宋国处于各大国之间,尤其苦兵,弭兵之念最强。宋国左师向戌,时与晋国主帅赵武相善,亦与楚国令尹屈建交厚。由此向戌聘楚,便向楚国令尹屈建建议,重提昔日本国右师华元旧议,欲为晋、楚合成。

屈建赞道:向公所谋此事甚善,非惟晋楚,中原各国亦均沾其益。数十年来,只为诸侯各自分党,依附南北,故此和议迄于无成。若使晋、楚属国互相朝聘,欢好如同一家,则干戈永息,天下太平矣。

向戌:屈公既允,不如我二人联手,倡议晋、楚二君相会于宋,面定弭兵之约。

屈建:敬诺。敢不从命!

鲁襄公二十七年,周灵王二十八年。晋、楚、齐、秦、鲁、卫、陈、蔡、郑、许、宋、邾、滕等十四国诸侯,盟于宋国西门之外。最后歃血为盟,向戌作为傧相,高声读其盟约:各国之间,自此弭兵,不许相互攻伐。晋、楚之从,交相见也。

画外音:弭兵盟约之意,便是原来之晋、楚两大国仆从诸侯,此后须向二盟主国交相朝贡,是以一臣奉事二君。但亦有例外,齐为晋之盟国,可不朝楚;秦为楚之盟国,亦不朝晋。邾为齐国私属,滕为宋之私属,可不参与盟会,亦不单独朝于晋、楚二侯。

虽说是弭兵之会,但晋楚相争,会上依然杀气腾腾。

楚国令尹屈建急于建功,嘱令楚人衣内皆裹铠甲,暗藏利器,时刻准备动武,以求主盟,且坚持在盟会时先行歃血。晋大元师赵武最终退让一步,使楚国主盟先歃,但提出须在书写盟书之时,先书晋国,楚国次之。楚国亦让一步,弭兵之盟遂成。

自此以后,晋、楚争霸宣告结束。然而吴楚江湖之争,方才正式拉开帷幕。

镜头转换,卫都朝歌。

虽然两大霸主及诸侯国之间倡导弭兵,但卫国内乱未已。

宁喜把揽卫政,目无国君。公孙免余观之,心中不忿,遂进宫来见献公。

公孙免余:主公,宁喜目无上下之分,兼弃君臣大义,背礼至甚,何不杀之?

卫献公:若非宁氏,寡人安能回国复位?约言在迩,不可违之!

公孙免余:臣自请以家属私兵,往攻宁氏。事成则利归于君,不成则害由臣独当。只求事成之后,主公不见臣弑卿之罪可也。

献公闻言大为感激,乃欠身离座,手扶公孙免余之背,声带哽咽说道:卿需斟酌而行,不行则止,切勿牵累寡人!

免余领诺,辞君而出,往见宗弟公孙无地、公孙臣。

公孙无地:兄从何来,因何面带不悦之色?

公孙免余见问,暗思请将不如激将,于是忽然放声痛哭。流涕良久,这才说道:相国宁喜专权,主公犹执当初之约,一味隐忍。今已养成其势,早晚必然再弑君之祸,且必殃及孙氏。宁氏怀狼吞之志,主公却抱妇人之仁,如之奈何?

二弟听罢,异口同声:何不杀之?我公孙氏家甲私兵,只要运用得当,亦足以用!

公孙免余:我意早决,惟恐二弟犹豫不从也。既我兄弟三人同心共志,奋力一搏可矣。幸而成功,国君之福;万一不成,不过再次出奔齐国耳!

于是三兄弟歃血为信,定下起事之期。公孙无地及公孙臣二人,主动请为先驱。

光阴似箭,转眼便到年末,新春将至。

宁喜退朝,回到自己封邑,大治春宴,以飨国中大夫群僚。

公孙无地来见公孙免余:宁氏归其封邑,大治春宴,必不防备,趁此攻之可矣。

公孙免余从之,霍然而起,下令整顿家甲战车,出离府门,到校场祭旗誓师。使公孙无地与公孙臣率领家甲先行,自引大军继之于后。

遣两个兄弟去后,免余命巫史在帐中占卜,得其卦辞,先凶后吉。免余愀然不悦,不知应在何人何地。

公孙无地回府,更不延挨,与弟孙臣悉起家众,来攻宁氏。

前至宁邑,斥侯来报:城中毫无防备,满街上只见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景象。

公孙无地以手加额:天可怜见,祖宗保佑,使子孙除此国贼!

于是回身招呼公孙臣,兄弟两个身先士卒,驱车并进,抢入城中。

镜头闪回,宁邑城中。

宁氏两代弑君,亦恐被国君来伐,故此宁喜回到宁邑之后,便与臣僚商议守城之策。

宁喜:我城小兵寡,若国君使诸大夫来伐,则奈其何?

众臣见问,面面相觑,皆无良策。

将作大匠上前进言:可在门内设置伏机,昼夜以守,以代兵甲。

宁喜:何谓伏机?

将作大匠:伏机者,乃是掘地为窟,上铺木板,以木楔为机关。

宁喜:又何谓机关?

将作大匠:所谓机关者,可启可闭,可可止。若城上有人守卫,则闭其机,行人车马有如坦途;若无人守卫之时,则撤其木楔,以张其机,车马经过此门,则必触其机,人马俱陷深窟。日间去机,夜则启之,省人省力,而愈加严密,实乃机巧之术也。

宁喜:妙哉。便依卿计,设置。自此之后,我可安枕而眠矣。

画外音:机关陷阱之术,此处乃是中国史上次记载,列位看官须知。

闪回结束,伏机张开,城门洞开。

公孙无地兄弟眼见城门大开,便即抢先攻入。只听喀嚓一声,误触其机,两驾战车皆都陷于窟中。洞窟下面满布竹签利刺,其尖朝上,有如剑林。

兄弟二人落下,何处藏躲?由是惨叫半声,魂飞魄散,一时俱亡。

右宰谷正自率兵夜巡,听到城门喧哗,急乘车驰来,察看生何事。因见机关动,车倾人陷。正欲下车问时,只听城外车声大作,公孙免余帅兵突至,一拥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