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相集 > 第七十九集 周失九鼎

第七十九集 周失九鼎 (第2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庄子:果然有梦,果然有梦!

惠施:未知梦到何人,何景,何情?

庄子:并未梦到他人,亦无他景,只梦到我庄周本人,化为蝴蝶。

惠施:化为蝴蝶,其情状为何?

庄子: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也。

便在庄周做梦化蝶之时,西北风云渐起。

时有西羌义渠,是为诸戎部族中一支,据今陕西省北部、甘肃省北部及宁夏等地。至此逐渐改变游牧方式,择地而居,筑有城邑。

秦惠王三年,义渠部族向秦国进攻,在洛水流域打败秦军。

赵肃侯闻而惊惧,遂大民工,开始修建固关长城,以备义渠败秦之后,再来侵赵。

画外音:固关长城,位于漳、滏二水之间,地势险要,后与娘子关、旧关共成鼎足之势,为历代军事要塞。明万历十七年再次修复,即现存之河北长城。南段新关经将军塔到白灰村,长十五里;北段固关经岭后底到娘子关嘉峪沟段,长二十六里,是为现存遗址。

镜头快进,风云突变。

楚威王七年,围齐徐州,大败齐将申缚;

韩昭侯薨,子宣惠王立;

燕文公薨,子易王立;

齐国趁燕国之丧出兵,攻取燕国十城。

秦惠文王拜犀为大良造,张仪为客卿,并依其连横亲秦策略,亲燕盟魏。至此楚齐相伐,齐燕互攻,便使六国合纵抗秦联盟,彻底烟消云散。

赵王召来苏秦,责问道:六国相攻,合纵涣散,秦若伐我,如其奈何?

苏秦谢罪道:臣请为大王出使燕国,且必有以报魏。必破秦国连横,请大王放心。

赵王从之,苏秦于是去赵至燕。

燕易王在位,闻说苏秦到来,大为惊喜,待若上宾,复又拜为相国。然后问道:先君以举国听命先生,终成六国合纵。今先君之骨未寒,而齐兵取我十城,如洹水之誓何?

苏秦答道:臣请为大王使齐,必奉十城还燕。

燕易王信之,便请出使齐国。

苏秦于是南趋临淄,来见齐宣王道:燕王者,大王之同盟,而秦王之爱婿也。大王利其十城,结燕、秦两国之怨,非善计也。大王听臣,不如归燕十城,以结燕、秦之欢。则齐为方伯,复兴桓、威霸业,号召天下不难矣。

齐宣王闻言大悦,乃以所夺十城还燕,并遣使重新修好。

秦惠王闻说苏秦复出,只三言两语,便使齐燕结盟,不由大惧,遂问计张仪。

张仪:其能盟之,我能破之。大王只需结好燕相国子之,与其结为儿女之姻;又使苏秦两位同胞兄弟苏代、苏厉,再与子之结为兄弟,便可重固秦燕之盟也。

秦王大喜,照计而行。由是燕国内部便分两派,燕易王与苏秦一派,持合纵之政;相国子之与苏代、苏厉同党,奉连横之策。

苏秦自齐还燕,载誉而归。易王因见十城失而复得,大喜若狂,连日摆宴以待苏秦,对其奉若神明,侍之如父。易王生母文夫人正当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因素慕苏秦才能,遂使左右召入宫内,与其私通。

易王渐渐闻知,但思家丑不可外扬,于是隐忍不言。

苏秦恐怕因此获罪,乃思脱身之计,入说易王道:以燕、齐之势,今虽暂时释怨结盟,终当相并为仇。臣愿为大王江山社稷,行苦肉反间之计。

燕易王:何谓苦肉反间之计,其功如何?

苏秦:臣伪作得罪于燕,出奔齐国,齐王必重用臣。则臣可居中设计,败齐兴燕。

燕易王正欲苏秦离去,以断其与母亲奸情,当即许之,乃借故收回苏秦相印,并欲问罪。苏秦遂奔齐国,齐宣王果然不疑,用为客卿。

苏秦见用于齐,果然想方设法,暗行弱齐兴燕之策。齐宣王好乐,苏秦说以田猎钟鼓;宣王好货,苏秦因使厚其赋敛;宣王好色,苏秦因使妙选宫女。

客卿孟轲当时在齐,看出此中蹊跷,于是屡次上书切谏,说以其中利害,无奈齐宣王正信苏秦,皆不肯听。反而引起王后钟离春警觉,出面问政,苏秦才不敢十分放肆。

楚威王熊商在位十一年去世,子熊槐即位,是为楚怀王。

魏国欲图乘丧攻楚,为免除后顾之忧,先遣使至秦,许诺战胜楚国之后,便将河西上郡献给秦国。张仪闻说师兄苏秦已离燕国,又见魏使来至,认为连横时机已至,遂劝秦王。

张仪:大王可应允来使,并宜助魏攻楚。

秦王:却为何故?

张仪:若魏国取胜,秦国可得上郡;如果不胜,秦国亦可乘机攻取。

秦王喜而从之,遂征调驻皮氏军队万人,战车百辆,助魏攻楚。魏、秦联手,天下无敌,于是大胜楚军,攻取陉山(今河南漯河)。

联军得胜凯旋,秦王因此极重张仪,宠爱有加,专设相国之职,委予张仪,是为秦之任相国。张仪既任秦相,便对魏国软硬兼施,迫其全部归献上郡十五县,以为贺礼。

至此秦国占有黄河天险,便以所占焦邑、曲沃河东之地还魏,以为投桃报李。

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素与张仪不和,此番见其拜相,恐为所害,离秦至魏。

魏王素知公孙衍之能,立即用为上将。

公孙衍既拜大将,便与齐将田蚡合谋,将欲出兵伐赵。无奈魏、齐二王尚持苏秦往年合纵之约,均不同意与赵国开仗。

公孙衍见此,遂寄书田蚡:我等只要说服魏、齐二王,先少量军马,造成伐赵事实;则两兵相交,二王必不会坐视兵败,将大军助战,以成灭赵大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