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相集 > 第八十七集 赵括拜将

第八十七集 赵括拜将 (第2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秦王虽然还兵班师,仍复遣人至赵,致书于平原君赵胜:寡人闻君高义,愿为布衣之交;君幸过秦邦,寡人愿为十日之饮。

平原君不敢私自答复,便持书入宫,呈与赵王,并请太后示下。

赵威后:秦乃虎狼之国,昔孟尝君入秦,几乎不返。今邀平原君往秦,必还是因为魏齐之故。你等众卿商议一下,如何行止。以老身之见,勿乃不可?

廉颇进言:昔蔺相如一介文士,尚独身入秦,完璧归赵。公子若不往,反引其疑。

赵王年幼,不禁吓唬,亦恐秦王怒,便令赵胜,同秦使一同西入咸阳。

秦王设宴相待,举卮贺道:今得见公子,足慰平生。然我丞相范君,乃寡人之太公望,其仇人魏齐托身君府。公子可使人归取其头,以毕范君之恨,即寡人受君之赐。君必不交出魏齐,请恕寡人无礼,亦要屈留尊驾,不放公子出关。

平原君:大王以书相召,赵胜奉命而至,而以威劫之,天下皆知曲直所在。休说魏齐不在胜府,既以性命相托,常人亦不肯卖友求荣,况赵胜乎?

秦王知其不肯负魏齐,非但不怒,反而深加赞叹。遂以礼款留,复使人寄书赵王:

魏齐之头旦至,平原君则夕返。

赵王见书大惧,议于其母:寡人岂为他国亡臣,易我宗亲公子?

威太后称是,乃命人带兵,去平原君家索取魏齐。

魏齐却又提前闻讯,就而逃出平原君府,往投相国虞卿。

虞卿见魏齐来投,竟然放弃相印,车载魏齐,潜出邯郸,一同逃至魏都大梁,来投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早知魏齐与范睢恩怨,畏秦问罪,面有难色。虞卿看破,大怒而去。

侯生当时在座,对信陵君说道:虞卿乃世之大贤,得罪可惜。

信陵君闻言大惭,急使舆人驾车,疾驱郊外,在后追之,欲要请回府中。因策马狂追,前车已是遥遥远望。信陵君于是顺风高喊:虞卿停车,赵胜有话说!

魏齐与虞卿正走之间,听到后面马蹄声急;回头看时,又闻平原君立在车上高声叫唤,似乎是命令前面停车。魏齐以为平原君必是后悔,前来擒杀自己,遂对虞卿长叹。

虞卿:我兄叹者何来?

魏齐:是我一时不察,得罪范叔,又累平原君被羁咸阳。更累先生,为我弃相逃奔。便请先生将我级献给秦王,然后自归邯郸。某当初不辨贤愚,今又乞此残喘何为!

说罢,即引肋下佩剑,横剑自刎。

虞卿急忙伸手夺剑,然而只差一瞬,魏齐喉咙已断,鲜血喷涌。虞卿见好友既死,乃跳车亡走山林,避免与信陵君相见。

信陵君快马追及,见到车中魏齐尸,叹道:可惜因为此贼,使我得罪贤人也。

便在此时,赵使已经闻讯追到,请赐魏齐之,以换平原君归国。信陵君见人既死,不若以其级换回好友赵胜,于是便割魏齐之,交给赵使,然后掩埋尸身于郊。

赵使去后,信陵君复又派出府中人马,四处遍寻虞卿,却是徒劳无功。

虞卿既为魏齐放弃相位,又终究没能保其性命,因感慨世情凉薄,遂隐居于白云山中,著书讥刺时事,名曰《虞氏春秋》,就此终老。

赵王既得魏齐之,便使人星夜送至咸阳。秦王大喜,遂命人送至相府,交给丞相。

范睢终获仇人之,遂命漆其头为溺器,以报当年弃厕遭溺之恨。

秦王见丞相仇人已得,遂礼送平原君出境,还于赵都邯郸。赵王因虞卿弃相远走,便拜平原君为相国,以代虞卿之位。

范睢入宫谢恩,趁便进言秦王,请迁王稽为河东守,郑安平为偏将军,以报救命及引见之恩。于是竭力为秦国筹谋,近攻韩、魏,远交齐、楚。

因闻齐国史太后贤而多智,遂命使者以玉连环以献,并传语史太后:齐国有能解此环者,秦王有生之年,不复与齐国为敌。

齐王建见此玉连环大奇,便聚众臣于朝,研究半日,皆不得其解。

秦使见此,面现讥讽之意。史太后见而大怒,即取金锤在手,一下击断其环,谓秦使道:传语秦王,老妇解矣。

使者大惊,拜辞还秦,以此回复秦王。范睢惊道:此妇若在,齐国不可侵犯!

范雎相秦,欲谋取道蜀中,南下灭楚。遂命由秦入蜀群山峻岭中开凿栈道,是谓褒斜道。南起褒谷口(汉中市大钟寺附近),北至斜谷口(眉县斜峪关口),沿褒斜二水并行,贯穿褒斜二谷,故名褒斜道,也称斜谷路。乃为古巴蜀通秦川主干道路,全程五百里。

褒斜道建成,秦国军需粮草也可通过栈道,将巴蜀军粮源源不断运送至咸阳。栈道开通,不但便利秦、蜀间往来交通,也使秦国用兵更加灵活,可由蜀地出击荆楚。

在中国隧道建筑史上,褒斜道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时间最长,功莫大焉。栈道修成之后,秦国便不断恫吓楚国,扬言将由蜀地顺江而下,不消几日,就可踏平楚国。

平原君赵胜自交换魏齐级还赵,深以为耻,遂以重金招徕天下谋士,皆都聚集赵国,讨论合纵盟约,以图再联六国抗秦。

秦昭王闻之深以为忧,遂与范睢商议对策。

范睢:大王勿忧,臣可使其合纵之盟,瞬间土崩瓦解。

秦王:何以为计?

范睢:秦王对于天下策士,平日并无怨仇,故其为平原君谋划攻打秦国者,不过是为借此升官财而已。王若掷以肉骨,则必相争,不及谋秦矣。

秦王:此言何意?

范睢:大王请观宫中众犬,睡有睡姿,立有立态,行有行貌,止有止相,彼此无争。然大五若弃骨于地,则众犬必哄然上前,呲牙咧嘴,凶残以夺。何哉?因生争抢之念也。

秦王恍然大悟,笑道:任先生自为!

范睢遂派心腹门客唐雎为使,予以五千金,以车载之,并美女乐伎,往赵国武安。

唐雎受命,因载黄金美女来到武安,在城中招摇过市,并于饮驿中大张宴席,悬榜于门。其榜文略云:赵人凡不参与谋伐秦国者,可为座上之宾,并赐黄金。

于是身在赵国之士,凡与平原君共谋攻秦者,不得其门而入。而凡入内饮宴,并领赐黄金游士,就此皆都亲秦。未过十余日,唐雎散尽五千金,空车而还。

范睢问明此番宴客赏金情状,大喜赞道:先生散士,奇功不小。然谋伐秦者众,散之未完,尚须再往。先生此去,可不分是否谋秦,皆予赐金。五千金散罢,即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