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相集 > 第二集 蒙恬拜师

第二集 蒙恬拜师 (第2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众将:喏!

我等遵命。

安排已毕,来日照计施行。

李牧早已洞悉敌情,不为所动,严禁出兵。

大将赵葱着急,建议出兵救援肥下,言辞激烈。

李牧笑道:桓齮亦是善用兵者。但此乃孙膑当年引诱庞涓之计,岂能瞒我?敌攻我救,是致于他人,乃为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营中留守兵力必然薄弱;又我多日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我不趁其虚而捣之,反随其调动我军耶?

赵葱听罢,豁然开朗,施礼拜服。

李牧遂连夜点将出兵,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其辎重。

战役将毕,李牧故意命将数百敌兵放出,使其逃至肥下报信;又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正面阻敌,复将主力配置于两翼,以逸待劳。

桓齮正在攻打肥下,闻报老营有失,果然星夜来救,轻骑疾驰而至。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相交,李牧立即指挥两翼实施钳攻。

经过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杀其过半。桓齮率引残军,逃回上党。

李牧因此战功,被赵王封为武安君。将星升起,光芒万丈。

光芒西移,照亮西域天空。

当此秦赵大战之前,佛教初入中国。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令西域沙门僧释利房等人,携带佛祖真身舍利,到达中国周原美阳城。

众僧露宿于野,夜幕之中,突见一个长者缓步而来,周身透亮,光照万方。

众僧视之,见来者竟是已逝世尊释迦牟尼,由是五体投地,向其顶礼膜拜。

众人拜罢,释迦牟尼忽然消逝,却见释利房面前凸起一座圣冢。

由是众人商定,将佛舍利埋入圣冢,然后再进咸阳,面见秦王。嬴政闻言不信,将其僧众以胡教妖人名义打入地牢。许久之后,众胡僧方得获释。

此是佛教东来最初记载。万里徒步旅游,在东土不得其门而入,铩羽而归。

桓齮兵败,因惧秦王降罪,由是不敢还国。

遂还复本名樊於期,引残部叛逃至燕国,来投燕王。燕王早闻樊於期乃当世名将,由是大喜,便拜其为上将军,留于本国重用。

数万大军在外惨败,又忽然人间蒸,秦王自然不能不闻不问。经过月余侦缉调查,斥侯报至秦都咸阳:燕国收留我国败残兵马,并拜领军主将樊於期为其国上将!

秦王闻之大奇,乃问群臣道:此樊於期何人?怎地如此耳熟?

话犹未了,阶下一人排班而出,乃是廷尉李斯,上前奏道:大王不知,此樊於期便是我前朝旧将,今日引兵攻赵主帅,败于李牧手下之桓齮也。

秦王大惊:贤卿怎知是他?

李斯奏道:因大王命微臣主管举国文武百官秘档,臣故知之。且也是昨日才知。

秦王:贤卿请道其详。

李斯:其间大有隐情,不可使他人知者。

秦王心知必是秘情重事,乃命群臣及侍从皆都下殿侍候,只留李斯,命其详说。

镜头闪回,七年之前。

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派大将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东出伐赵。大军即出三日,因恐五万兵不足以灭赵,复命长安君成蟜为帅,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以为后继。

蒙骜率领大军取路上党,径直进攻庆都,将主力驻扎屯留,自率一万五千精骑驱,奔袭邯郸。赵国乃派庞煖为大将,扈辄为副,率兵十万,抗拒秦军。

两军遇于尧山,接战一仗,因秦军兵少,未能取胜。

蒙骜乃派张唐回到屯留,催取后队军兵。当时长安君成蟜只有十七岁,不谙军务,便召副将樊於期,商议进援之策。

樊於期平时憎恨吕不韦飞所跋扈,势压群臣,欲图谋反,便乘机向长安君进言。

樊於期:吕不韦当初在赵国之时,向先王进献已孕之妾,以此窃国。当今秦王,并非先王骨肉,惟殿下乃是先王嫡子。吕不韦此番派殿下伐赵,是欲借赵国之刀,以除殿下耳。

长安君:若此,如之奈何?

樊於期:今蒙骜兵困于赵,急未能归。殿下手握重兵,若传檄宣布淫人之罪,明昭宫闱之诈,则举国臣民,谁不愿奉殿下为嗣者?

成蟜接受樊於期建议,假对蒙骜来使说大军即日移营,将其骗回。使者去后,樊於期就起草檄文,爆料当年吕不韦授妊进妾,私生赵政等绝秘往事,四下传布。

檄文到处,秦人多知嬴异人为质邯郸旧事,皆信是实。虽然不敢起兵响应,也都采取观望态度。张唐闻知长安君造反,星夜奔往咸阳告变。

秦王政见到檄文大怒,遂派王翦为将,领兵十万,往讨长安君成蟜。

王翦乃是战神级名将,自是马到成功,一战攻克屯留。成蟜自杀,部下皆因连坐,被斩处死,屯留百姓全部流放临洮。成蟜事败之后,樊於期逃回秦国,入于骊山藏匿。

未料巧遇骊山老母,为其易容改妆,人不能识。

期年之后,樊於期出山,还于咸阳,复又入伍参军,就此改名桓齮。因随王翦多次出兵征战,屡立战功,由是很快升为大将,复为秦王信用。

桓齮带兵伐赵,大败于赵将李牧,就此再无踪迹。消息传回国都咸阳,国相李斯大惊,连夜遍查秘档,就中查寻蛛丝马迹,断定桓齮便是当年叛将樊於期。

李斯一五一十,将此重大现向秦王汇报,闪回结束。

秦王闻言大怒,切齿骂道:好个恶贼!

前番假作檄文辱我,使天下疑我出身,更离间我兄弟之情;今番丧师辱国,又引败兵往投敌国,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