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九集 武侯之孙

第五十九集 武侯之孙 (第2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卢循:其兄弟与我并无交情,缘何能为我用?

部将:李逊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所杀,其兄弟皆怀切齿深恨,且今各有自己部众,势力非同小可。将军若与相约同攻交州,则其无有不应之理。

卢循大喜,即派献计部将前往石碕俚僚召引李弈,相约同攻交州,为其父报仇。

李弈等人早闻卢循大名,遂带各俚族头人及部众五六千人,前来接受卢循指挥。

卢循军又聚部众近万人,不由信心大增,遂于义熙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晨抵达龙编南津,命三军立即发起进攻,克城之后再行吃饭。

交州刺史杜慧度闻卢循来攻,遂令宗族尽将私产拿出,赏赐部众激励将士;令己弟交趾太守杜慧期、九真太守杜章明统率水步兵,杜慧度亲攀高船,出城至江上与卢循决战。

两军会于江面,杜慧度命水军点燃火箭射敌,步兵则在两岸射击。

一声令下,火箭齐发,卢循舰船皆燃,顷刻间溃不成军,不到一个时辰,复又惨败。可叹卢循命运乖舛,今年犯了火神,故数度被烧,终不免败于祝融!

卢循势力丧败,退至海上,知道不能免死。于是先将妻子儿女十余人毒死,又召集妓妾问道:我今欲自杀,尔等谁愿与我同死?

大半人说道:鼠雀尚还贪生,赴死实是人情所难。

亦有乖巧者明知卢循脾性,承其意道:官家尚死,我等岂欲生乎?愿随大王而去。

卢循冷笑,将不愿随死者全部毒杀,释其愿随死者,自己便投水自尽。

杜慧度引军追至,令众军捞出卢循尸体斩首,并擒其父卢嘏,下令处死。擒获同党录事参军阮静、中兵参军罗农夫、李脱等人,全部斩首,将首级传送京师建康。

朝廷因杜慧度立下大功,遂封其为龙编县侯,食邑一千户。

义熙八年,卢循余党刘敬道向杜慧度投诚,杜慧度纳之,并向广州刺史褚叔度汇报。褚叔度主张将刘敬道处死,杜慧度不听,反而予以录用。

结果不久刘敬道复反,攻破九真郡,杀太守杜章民。

杜慧度快速平息叛乱,褚叔度却向朝廷参奏,主张贬其为奋扬将军。朝廷因其终究平息叛,且亲弟死于王事,遂宽赦之。

义熙七年,孙处因病去世。刘裕表请赠为龙骧将军、南海太守,封侯官县侯,食邑千户。刘道规因功进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加授散骑常侍。

义熙八年闰六月,刘道规病逝任上,年仅四十三岁,追赠侍中、司徒,谥号烈武。

刘道规既死,荆州刺史出缺,朝廷诏命刘毅代之。刘毅与江州刺史庾悦因有旧隙,求兼督江州军政,晋帝诏命许之。

刘毅又请解除庾悦都督之职,使其徙镇豫章,而以其部将赵恢引江州之众屯守浔阳。庾悦府中文武三千部众自此皆入刘毅府中,兵符公文出入皆控于刘毅之手。

庾悦至豫章,忿惧而卒。刘毅刚愎自用,自谓功劳与刘裕相同,见其位在己上,因此怏怏不乐。时奉诏命往荆州赴任,过京口,归家祭祖辞墓。

刘裕闻说刘毅过境,欲亲往见之。

鄱阳太守胡藩进言:臣闻刘毅私蓄壮士,后必叛国。明公此去会他,不如趁机诛之,以免后患。

刘裕不悦:刘毅乃我同乡故交,今为我副,更当用之,何相图耶!

胡藩笑道:明公谓其终能甘为公之下僚耶?夫豁达大度,连百万之众,允天下之望,刘毅固以此服公;至于涉猎记传,清谈吟咏,其自以为乃天下绝伦,不肯为公下也。且其胸襟甚狭,公独不闻因炙鹅旧怨,谗害倾覆诸侯之命乎?

刘裕不答,遂去京口与刘毅相见,款待数日,相别回归本镇。

刘毅亦自去祭祖辞墓,然后前往江陵任所赴职。

刘敬宣闻朝廷命刘毅为荆州刺史,来见刘裕道:荆州重地,位于京师上游,不可轻易付人。今朝廷以刘毅为荆州刺史,诚恐有变,且不利于明公。

刘裕及闻此语,复又想起胡藩之论,心下嘀咕,因问心腹大将刘穆之:刘万寿谓刘毅与某不和,不宜使其往镇江陵,公谓如何?

刘穆之答道:刘毅乃明公同乡,且诏令已出,不可以私憾而伤至公,任之可也。

刘裕闻言称是,于是不改其任。刘敬宣不见动静,又来劝谏。刘裕遂道:既如此,我表奏以卿为南蛮校尉,去守襄阳。刘毅若有异动,卿可速速来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敬宣应允,于是就任襄阳。因襄阳是在荆州治下,先至荆州来见刘毅,请教方略。

刘毅对其明言道:某欲兴五霸之业,欲屈卿以为长史,公岂有见辅之意否?

刘敬宣虚言答道:但有驱使,无不奉命。

遂出屯襄阳,派出信使,以刘毅之语书告刘裕。刘裕由是大惊,暗防此后之乱。

刘毅性格刚愎自用,自以为当年勤王举义,功劳与刘裕相等,为此骄矜自负。见刘裕每对自己容让顺从,更滋狂傲,常对部将道:某甚憾未遇刘邦、项羽,跟其二人争夺中原!

诸将闻此,只唯唯喏喏而已,岂敢复有异言。

刘毅既把持荆州,便请兼管交、广二州,刘裕允之。又奏请任命郗僧施为南蛮校尉马,毛之为南郡太守,刘裕又应允,改派刘穆之代郗僧施为丹阳尹。

谢安之孙谢澹见从弟谢混与刘毅情密,经常为此担忧,逐渐与其疏远。并对弟谢璞及侄谢瞻道:某观以谢混性情,将来定会家破人亡。

刘毅既掌三州军政,意欲谋反,便与一众心腹诸将商议,如何行止。

部将田岂直言进谏:明公既得荆州,宜静守以待天时。刘裕便如当年曹孟德,挟天子而令诸侯,出师征伐兵出有名,故能常胜。将军若发兵入朝,谁肯相应?为今之计,不如待刘裕再次远伐,我乘其虚以入建康,胁天子亲自作诏,书其罪以兵讨之,则兵权尽归将军,方保胜券在握。将军若不听我,则祸族必在眼前,诚请三思而后行之。

刘毅大怒,未及以对。

偏将王昱出班叫道:将军今兴天下大计,田岂竟出不利之语,罪不容诛。请将军斩之,后发大兵,某愿自请为先锋。

刘毅深然其论,令将田岂斩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