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活字印刷 (第2页)

作者:肥鸟先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这时候有钱有资源,又掌握了武夷山茶资源的蔡员外站出来,熊家的茶园迟早都是蔡家的。

大明朝的百姓苦,熊岳这样的富农主其实也苦,他们随时都在破产的边缘。

蔡员外这种懂规则又有钱的豪绅,拿捏他们这种普通富农实在是太容了。

不过苏泽没有多言,贡茶要等到明年了,他和熊岳也不过是同学罢了,说多了熊岳也未必领情。

刚说了一会儿,就到了上课的时间,四人连忙来到了课堂,海瑞已经坐在书桌前了。

不苟言笑的海瑞立刻开始讲课,苏泽认真的看着书本,对照自己在家读书时候的疑问,随着海瑞的讲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听讲,科举技能经验+1o,Lv4,2414oo】

【课堂听讲,科举技能经验+1o,Lv4,2514oo】

听了两个时辰的课,苏泽的科举技能又涨了二十点。

讲完了课之后,海瑞对着四人说道:

“拓湖先生征集杂剧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四人都老老实实的点头,海瑞又将目光看向苏泽说道,叹息一声说道:

“戏曲之道,终究还是小道。虽然能士林扬名,但是于科举正途无益。你们年轻人好博文名,这点我也是理解的。”

“不过圣人曰‘慎独’,这次拓湖先生排戏,也是我们南平城的文坛雅事,若是你们真的有拿得出的曲子,可以先交给我看看。”

四人惊喜的互相看了一眼,海瑞给苏泽的感觉就像是他高中那个严肃的教导主任,大部分时候都是不近人情的,但是隐藏在他严肃表象之下的,是一颗对学生关爱的心。

苏泽觉得海瑞的举动有些“傲娇”

,明明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去参加戏剧征文大赛,但是又怕自己的学生不参加被本县其他读书人排挤,这才想出这个扭捏的办法。

海瑞又拿出一本册子说道:“这是拓湖先生写的文章,上面有他对曲艺的看法,既然是他征集杂剧,自然要对症下药。”

这下子苏泽更确定海瑞就是个傲娇了,都已经准备到了这个步,竟然还说不愿意弟子参加征文大赛。

苏泽接过册子,上面的墨迹才刚干,原来这份文章是海瑞上课前誊抄的。

海瑞继续说道:“这是前几日拓湖先生给福州府小报写的文章,将的是他对曲艺的看法。”

“拓湖先生尤其看中声韵学,认为曲艺最大的要点就是声韵工整,宁可语句欠通,也要恪守格律。”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这位拓湖先生是吴江派的文人。

所谓吴江派,是以明末曲艺家沈璟为的曲艺流派。

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

,也要“协律”

。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

,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

和沈璟唱对台戏的,就是以汤显祖为的临江派,临川派重意,重文学性。

不过吴江派和临江派都是万历年间才逐渐成熟的,如今还是嘉靖年间,汤显祖和沈璟都还没出生。这位拓湖先生应该是吴江派前期的人物。

不过苏泽倒是对海瑞说的另外一件事感兴,他问道:“老师,福州府小报是什么?”

海瑞又掏出一本小册子递给苏泽:“这是福州府文人办的小报,福建的士人会向它投稿文章。”

苏泽接过这个册子,只看到这个册子印刷非常的粗糙,纸张质量非常的差,而且印刷的字也模糊不清,需要认真辨认才能看清楚。

海瑞又说道:“这小报半个月行一册,这是月中行的,不过运到南平县也是前几的事情了。”

苏泽好奇的问道:“咱们延平府没有小报吗?”

海瑞摇头说道:“没有,福州府是省城,才能凑满这么一份小报,咱们延平府哪里有这么多的文章。”

苏泽好奇的翻看,这份小报前半部分是朝廷的政策,应该是从邸报上和衙门两侧公示墙上抄写下来的内容。

大明朝的邸报私人也是可以抄写的,这办报的人背后应该也有些官方的身份,能将邸报的内容印刷在小报上。

后面一部分则是福建当人的文章,苏泽翻到了拓湖先生的这篇文章,应该是这份小报专门向拓湖先生约稿的。

除了拓湖先生之外,其余的文章都是福建省本有名的士人写的,体裁上倒是多种多样,从散文到诗歌都有,甚至苏泽还看到了一份仿照唐代传奇所写的。

“老师,这是雕版印的?”

海瑞点头说道:“自然是雕版印的,难不成还要手抄不成?”

果然如此,在嘉靖年间,雕版印刷依然是主流的印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