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第1页)

作者:苏景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可她到底不过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又才来洛京不久,跌跌撞撞地跑在夜色下的街巷里,不一会儿就迷了方向。

  不小心被裙角和碎石绊倒,崔玉英揉着自己的膝盖,擦破了皮的掌心也火烧般地疼。她抽了抽鼻子,又强行让自己止住泪意。

  可是,她跑出了杨家,却找不到会仙酒楼,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

  要是爹和娘还在,必然舍不得她遭这样的难……

  这时,有一轻一重的脚步声自转角处传来。崔玉英心里一紧,不由贴着石墙,睁大眼,担心会不会是杨家人现她不见了,追了出来。

  不多时,清冷带笑的声音流进耳里。

  “找到了,果然是迷路了。”

  在那道身影映入她眼中的刹那,她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呼吸,一眼也不敢眨。

  溶溶的月光下,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个极年轻的男子,衣袍曳地,畏寒似的,系着薄薄的浅色披风,仿佛与圆月辉映。

  他停在她身前,向她递出一把合拢的折扇:“还能站起来吗?”

  听见这声问话,崔玉英猛地回过神来,呐呐回答:“能……能站起来。”

  她小心翼翼地伸手,握住折扇,借着力道,忍痛站起身。

  “从这里往前,第二个路口左拐,一直直走,就能走到朱雀大街。再往右走,远远就能看见会仙酒楼的招牌。”

  崔玉英没有去想对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怎么知道她要去什么地方,只将这人说的每个字都死死记在心里,最后重重点头:“我记住了。”

  “好,那就不要再迷路了。”

  在崔玉英准备道谢时,突然听这个人问她:“你姓崔?”

  崔玉英紧张地捏着自己的衣角:“没、没错,”

  “我母亲也姓崔。”

  崔玉英看见,这个人在说出这句话时,脸上的表情明明没有任何变化,却让她觉得对方似乎……在哭。

  两声轻咳后,清淡低缓的嗓音响起。

  “你的父母皆已离世,从此,这世上便只剩你一人。不要轻信他人,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旁人。夏少饮凉,冬要添衣,少生病,少受伤。因为即使你生病流血,也不会有父母为你洗手熬药,哄你不要怕痛,好好睡觉。可记得了?”

  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崔玉英已经流了满脸的泪,她哽咽回答:“我记得了。”

  洛京城的一条巷子里,崔玉英踏着月色,用尽了全力在奔跑,跑向前方命运的一处分叉。

  她不由回头看了看远远站在夜风中、月辉般清寒的身影。

  有人在她绝望跌倒时,递给她半尺折扇,为她指明前路方向。

  第8章第八万里

  昌坊的会仙酒楼包厢里,沈愚终于脱下文士服,换上了金冠玉腰带,一时间,整个人神清气爽。

  “我娘终于认识到,就像诗里说的那样,‘人不如,衣不如旧’!

不用再被迫穿文士服了,必须一起庆祝庆祝!”

  虽然觉得沈愚念的这句诗有点不太对,但6骁两指握着酒杯,也表示:“看着总算没那么伤眼睛了。你之前的打扮,总让我觉得你第二天就会捧个乞丐碗,上我府里打秋风。”

  沈愚翻了个白眼,给自己倒了杯酒,又给6骁满上,想起来:“不过6二,我刚刚上楼时,好巧不巧地遇上了几个御史台的人,吓了我一跳!

那帮人上次还递折子说我‘头戴金冠,奢靡无度’。呵,本世子用他家的金子了?”

  梁国公不站队、不闹事、稍微有点风险的事绝不沾手,上朝时,一有争吵他就闭眼站着睡觉,守着家里的金库天天数钱,有钱有的理直气壮、清清白白。御史台别的参不动,只能拿沈愚戴金冠的事说上一说。

  “御史台的人也来这里吃饭?”

6骁手指叩了叩桌面,看好戏的态度,“想来今天这里身上挂着官职的人,点菜都得数着点了。”

  饭吃到一半,沈愚正在跟6骁讲自己家买的画眉鸟,突然听见外面一阵喧嚣。他向来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抓了个跑堂的进来,扔过去一串铜钱,眼睛亮:“说说,外面出什么事了?”

  跑堂的拿了钱,口齿伶俐:“有个姓崔的小姑娘一瘸一拐地跑进楼里,找到了御史台的几位大人,说她父亲病逝后,她的继母和继母的兄长一起,谋夺了她的嫁妆,现在还要把她嫁给一个死了妻子的赌棍。她知道后很害怕,就悄悄跑了出来,听说御史台的人在这里,才来求救。”

  沈愚抓重点很敏锐:“找御史台?她继母的兄长是当官的?”

  跑堂的点头,先奉承一句:“世子真厉害,猜对了!”

接着道,“说是在翰林院任职,好歹是个读圣贤书的,竟然干出这种腌臜事,这手段是要逼死小姑娘啊,就不怕小姑娘的亲爹变成鬼找上门?”

  6骁本是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此时才开口:“在翰林院任职?”

  “没错,就是翰林院,不过不知道是哪位大人。”

见沈愚摆手,跑堂的笑眯眯地退下,临走还道了句“两位吃好喝好”

  打走跑堂的,沈愚关上包厢的门:“御史台的人正闲的无事可做,现在事情找上门来,估计都摩拳擦掌,想着怎么写折子,扒那个翰林一层皮。”

  6骁没太大兴:“如果真的抢了嫁妆奁产,他这个翰林是做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