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国渊投效 (第1页)

作者:有妖入梦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崔琰一脸落寞,他一听到李云义话语,就知道自己眼中的问题,对李云义来说,不过是疥癣之疾。

在李云义看来,饭都吃不饱了,生死全系刀兵之间的北海百姓并无选择的余地。

生在乱世,要么远遁山林当中,等天下太平。要么入世与天斗,与人斗,斗出一个胜负。

“青州糜烂,你我都有责任。”

李云义临末简短的一句话更是让崔琰久久不语。过往的一幕幕在他的脑海当中浮现,数年前黄巾席卷冀州的时候,他在山林当中躲避。

如今黄巾席卷青州,他这客居青州的人,是否有错,他说不清楚。

但受到李云义所营造的悲凉气氛感染,他也不禁觉得自己的确做错了。

似乎真的是,说的再多,也没有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件事情,更有益大汉。

看着李云义青涩的面容下的坚毅,他呆呆的回到了临时的居所当中,看着衣甲齐备的甲士忙里忙外。

黔陬就像一个大兵营,人人都在忙碌,赵商跟国渊更是撸起袖子,在泛寒的秋日当中,躁动起来。

赵商暂任夷安县令,没有任何朝廷的帛书作为凭证,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是冒牌的县令。

但他却如遇甘霖,对这机会十分珍重,连夜便要赶往夷安,稳固地方。

国渊与李云义父亲李毅是同龄人,现年他已经四十一岁。

已到不惑之年的他并无老师郑玄的好运气,他在高密被围后,便在城中一心求学,两耳不闻窗外事。

黄巾对士人的态度十分暧昧,无论是郑玄这样的大儒,还是寻常的儒生,他们都不会予以加害。

高密幸存,他便在城中与邴原论道,谈论如何前往辽东避祸。

战争摧毁了青州的小民经济,已经对朝廷失望,不想为大汉效力的国渊长年游学,在家读诵,却未曾出仕。

早年他师从郑玄,而被牵连,并无法出仕。

到了现在,他对朝廷态度暧昧。倒是在郑玄提醒下,他才知道李云义正在屯田,想要就此满足高密百姓,被俘黄巾所需。

细细了解下,他心中狐疑更多,一时间弄不清楚李云义是疯子,还是傻子。

纵然他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志不在当下,可他如今的种种作为,到头来都会变成孔北海的功勋。

青州乱民百万计,想要平定,照常来说需要三五年之久。

这段时间足以让孔融在北海站稳脚步,成为名义上的北海国相。

到时候,李云义做的越好,孔融受益便越大。

但朱虚汉军变更成青州义军,看似只是身份的变化,却蕴含了李云义对于孔融的态度。

如今的乱局,他看的更为真切,知道诸侯逐鹿天下,实力为尊,什么大义都是幌子。五⑧16o。

李云义只要打出青州义军的牌子,这天下能够号令他的人,也就二袁了。

方才李云义授予他的青州义军丞,职位前所未有,所做之事却雷同于一郡郡丞。

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安排好的国渊在龚都的配合下,最先做的便是清查府库,黔陬账册,人口。

时下一县最重要的便是府库当中的各项物资,其次是百姓的数目。

身受黄巾影响的青州逃民极多,人口比数年前上了三四成之多。

于是,每一任县令就任地方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便是清点人口,好清算税赋。

豪族,士族在乱世当中极难收上税赋,县令只能将目光放在并未被士族豪族荫蔽的人口上。

这些代表未来,是一县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