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1页)

作者:牧长风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他们科研人员上岗都这么艰难了,还要遭受各种不怀好意的揣测,有时候想想,真是挺难受的。

  科研人员们都陷入了沉默,尤其是带队的几个科研组长,有的忍不住偷偷抹泪。

  彭瑶原本是给这些文件分门别类排好顺序,准备一个一个讲的,看到这一幕,到嘴边的话顿时咽了回去。

  她话锋一转,开门见山道:“剩下的诸位也不用担心,我找你们过来,不是为了削你们的项目预算。”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抬头看过来。

  不是为了削预算,那还能是为了什么?

  彭瑶解释道:“其实各位的文件也都没什么大问题。跟前面几组的问题不同,我看了一下各位的预算内容,人员方面的开支压得太低,连教授的劳务费,都只有外界的三分之一。相比于各位对科技进步做出的贡献,这太不公平了。”

  干科研这一行,外界的误解太多了,社会不了解,人们的忽视,都是家常便饭。

  很多人甚至对明星的私生活小事倒背如流,却不知道自己国家有哪些顶尖的科研工作者。

  猛地有个外行人承认他们对国家展做出了贡献,还为他们打抱不平,在场众人心里没有不动容的。

  就连先前那个急脾气的科研人员,这次都耐住了性子没抢白,静静地看着彭瑶。

  彭瑶顿了顿,接着说:“我留你们下来,主要也是因为人员这一块。除了专家、教授这些应该拿到本身职称应该有的薪酬之外,我觉得各位应该也考虑过招收的人才。”

  众人沉默。

  他们的确想过招收人进来,但他们的项目预算都砍到成员薪资上来了,哪里还有余钱去招人?

  全的那种,刚从院校出来,或者在读的学生倒是能招到,可一来这些学生经验不足,不一定能负担得起国家科研项目的压力,对他们的帮助也有限,二来,财政府那边也不可能让他们花钱雇一堆学生。

  从头培养吧,说起来倒是简单。

  刚刚就说过了,蓝国因为科技研这方面起步晚,处处受制于人,连科研人员的水平,都得靠在中大6表的论文来证明,培养科研人员,靠国家还行,要靠他们这点科研预算,难如登天!

  有研经验的那些,就更难招了。

  人家在外边民营机构里挣的比他们多多了,跑来他们这里,钱挣不到,累累得半死,还有一堆人盯着支出,除了名头好听一点,还有什么好处?

  听彭瑶的这个意思,是打算给他们钱,请外援?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心里有了设想,但不太敢相信,“……你的意思是?”

  “招人,放心大胆的招。”

彭瑶直接坐实了他们的想法。

  这一下搞得众人更加迷茫了。

  如果只是招人的话,他们跟刚刚那些小组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非得把他们留下来,单独说?

  就听彭瑶语气一顿,说:“不仅如此,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各位能够挥自己的人脉优势,把这些来帮忙的专家留下。”

  会议室众人眼神一亮,急脾气那位忍不住开口:“他们的薪资可不比我们,高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