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故事在民间 > 第717章 恶妇想要陷害弟媳反而自己失贞洁

第717章 恶妇想要陷害弟媳反而自己失贞洁 (第1页)

作者:4亿闷蛋的梦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唐朝天宝年间,潞州城外的浏河镇上住着一户姓陈的人家,家主陈老爹虽说是个车把式,但他却是方圆几十里内最有名的,只因为他为人厚道又重诚信,货物交到他的手上都能安安全全送到地方,几十年里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因此城中许多商户都喜欢与他合作。

陈老爹膝下有两子,成年之后也跟着父亲从事了这个行当,有的时候父子三人会一起送货,有时就会各干各的,两个儿子成家之后,虽说已经分家但大家还是住在一起,只不过中间隔了一道院墙而已。

陈老爹的老伴儿去世的早,两个儿子是他又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当时他的年纪也不大,而且家里的经济状况那也是非常不错,如果他想续弦并非难事又不少媒婆登门说亲,可他为了不让两个儿子受委屈就全部推托了,等到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他也老了就更没有那种想法了。

每次拿钱回家后陈老爹都会将钱分成三份,自己留下一点作为生活费,剩余的那部分就会留给儿子们,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辛辛苦苦忙碌了一辈子最后就是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所谓一心只为他们的幸福。

陈老大的媳妇姓冯,娘家是开杂货铺的,人长得漂亮,嘴巴甜善于算计,精通人情世故,家里家外也都是一把好手,对待陈老爹那也非常孝顺,唯一缺点就是有些贪财,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谁都明白,因此冯氏在陈老爹的眼中也算是个好儿媳妇。老二的媳妇姓柳,娘家也是做小本生意的,柳氏性格却与冯氏完全相反,她性格温婉恬静不喜言辞,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一种端庄和温婉,与人聊天时她总是坐在旁边静静地聆听他人的诉说,用那双温柔的眼睛给予别人关爱。

为了生活,陈家父子一年到头在家的时候几乎寥寥无几总是在外四处奔波,而且一走经常就是个把月,如果碰到路途远的生意两三个月不回家那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家中的大小事情就交给两个儿媳妇冯氏和柳氏全权负责。

刚开始的时候妯娌之间相处的还算融洽,可时间一久冯氏的心里有萌生出一些小心思,然后在看弟媳柳氏的时候那就是横竖都看不顺眼,平日里更是有意无意会针对她,然而柳氏因为性情柔弱又重亲情,因此对嫂嫂的挤兑和挑剔并不在意,总是轻轻一笑就过去了从未放在心上。

原本妯娌之间磕磕碰碰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就像没有勺子不碰碗是一个道理,两人之间又不是有什么血海深仇。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其实冯氏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与她的娘家人脱不了关系。

她的母亲王氏是那种典型乡村妇女的性格不仅吝啬贪财,而且还十分的小肚鸡肠,平时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打听别人家里的是非,只要女儿一会娘家,她就会缠着冯氏问东问西,然而面对亲妈的询问作为女儿的她自然不会有所隐瞒,于是就将家中的大小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母亲听,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对弟媳柳氏的不满。

王氏闻言眼珠一转说道:“女儿啊!

你在那边可得多长个心眼,你公爹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这一年下来可是能挣不少银子,还有他现在住的那套宅院,这些加在一起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你可别嫌为娘的啰嗦,凡事多留个心眼,千万不能让老二家媳妇占了先机,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你就是想哭都找不到地方。”

冯氏露出一脸无奈的神情说道:“娘,那个柳燕儿性子实在太软弱了,平时就算我有意挤兑她,她都不会生气,更别说与我顶嘴了,而且她平时也很少出门,无事的时候就躲在屋子里面纺布,就是想找她点麻烦都不容易。”

王氏笑道:“这世上干什么事都不容易,平白无故就让你公爹将全部家产交给你,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呀?你回去好好想想办法,我这里也。。。。。。”

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冯氏的父亲刚好从外面回来,王氏见状立马闭上了嘴巴!

如果让冯父听到她在教唆女儿去对付自己的弟媳肯定轻饶不了她。

刚开始王氏的话并没有对冯氏起到太大的影响,说到底她和弟媳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大家都是一家人,每每想到这层关系就不忍心对其下手,可奈何她的母亲王氏总是揪着不放,只要女儿一回娘家王氏就会在她的耳边不停念叨,久而久之在王氏长期的洗脑下冯氏的心肠也慢慢地变硬了。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五,每个月的这天冯氏都会去城外寺庙烧香祈福,于是就将四岁的儿子小虎交给了一墙之隔的弟媳负责照顾,柳氏也有个刚满三岁的儿子,平时她们妯娌之间谁要出门办事就会将孩子交给对方照顾。

这天冯氏刚刚出门不久便碰到了同住在一条街上的张婶,而张婶正好也要去寺庙烧香,于是便与冯氏结伴而行,她们要去的寺庙是间观音庙,就在城西五里的地方香火很旺,方圆几个村子里的妇人们都喜欢来这里烧香拜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烧完香后冯氏便准备往回走,结果刚走出不远就看见寺庙旁边的大槐树下面围着七八个妇人,她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中间一位三十出头的男人讲话。那个男人手中拿着一匹粗布,说道:“你们看看李家媳妇织的布,不仅表面光滑平整而且光泽度也好,这样的布才能卖出好价钱,你们也不能怨我给不上价,主要是质量差的布料人家染布坊也不收呀!

所以你们手里的布料我只能给出这个价,再多我可就要赔钱了。”

大概听了一下见他们是在说织布的事情,从不织布的冯氏自然也就不感兴趣,拉着张婶便匆匆离开,想着赶紧回家将屋子好好收拾一下,因为算算日子丈夫他们也就是这几天就会回来了。

过去的乡村妇人基本上各个都是百事通,尤其是像张婶这样上了一点年纪的妇人更是厉害,周围的大小事情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两人一边往回走,一边闲聊,张婶问道:“陈家媳妇,你可知道刚才槐树下那个男人是谁?”

冯氏摇了摇头,说道:“我又不会织布,而且也没有见那人,不知道。”

见到冯氏不了解情况喜欢八卦的张婶顿时就来了兴致,继续说道:“那人姓周,听说是从府城来的,也有人说他是从京城那边过来的,总之这人很有钱,专门收购妇人手里的织布,而且给的价钱还算不错,附近好几个村子里的妇人都找他卖布。”

冯氏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道:“照你怎么说这人还挺厉害的,独自一人来这么远的地方做生意挺不容易。”

“是呀!

这姓周的商人本事是挺大,手里也的确有钱就是为人好色,见到美妇就走不动道,我听人说十里八乡不少妇人都被他得手过,前不久李家村的那个张寡妇就被他毁了贞节,这事李家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婶描写的是绘声绘色,唾沫横飞。

冯氏听后一脸不可置信地问道:“真的假的,那这姓周的胆子是不是也太大了呀?难道张家人就没有报官?”

“这事还能有假不成!

那张寡妇的公婆不想丑事外传,就私下底找那姓周的私了,而那周掌柜本来也不差钱就给了张寡妇家一大笔银子作为补偿,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听说那周掌柜对付女人颇有手段,被他盯上的妇人绝对跑不了。你回去可得跟你那弟媳说一声,千万要小心点这周掌柜千万别着了道。”

说到这话的时候张婶还故意压低了声音,好像怕被人听见似得。

“哦!

我回去就提醒她一声。”

冯氏嘴上答应着可心里却若有所思,当天晚上冯氏躺在床上盯着屋顶琢磨了半宿都没有睡觉,脑海中不停涌现出一个邪恶的念头。

三天后陈父子先后回到家中,在家还没歇上几天陈老爹就又接到了一笔大生意,城中的刘记商行的刘掌柜要往惠州分号送一大批布料和药材,因为路途遥远希望陈老爹可以来当把头。根据刘掌柜交代的情况,这次去起码要两三个月后才能回家,陈老爹听后自然没有拒绝,一来是刘掌柜如此信任自己,将好几十辆马车交给自己负责,面对这样的信任他无法推辞。二来就是因为这趟的报酬实在很高,高到他都没有拒绝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