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天命 (第1页)
[]
嘉靖以后,明国财政趋于崩溃,恰逢四方皆有战事,明军疲于应对。
在东北,辽镇与朝廷离心离德,李成梁的出现只是加了这一进程。
既然帝国在边境的统治难以为继,即便没有萨尔浒这样的惨败,辽东独立出去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在萨尔浒之前,辽东便已经呈现出独立的趋势。
生于万历时期的所谓“高淮乱辽”
,还有什么“杨荣乱滇”
,套用文官的经典叙述:皇上宠溺宦官,宦官祸害方,激起民变或兵变,最后边境局势大坏,一不可收拾。
可惜,明朝宦官本没有什么话语权,连郑和这样的太监巅峰,去世后,宝船被毁,史料全无,其他太监的遭遇可想而知。实际上,在明代,太监更多的是作为背锅的存在,如王振······
否则,辽镇与建奴的故事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版本了。
以高淮在辽东收矿税激起“兵变”
为例,与其说是边事爆的导火索,不如说是离心势力摆脱中央寻找的借口。
当然,后来到了启、崇祯朝,辽镇干脆借口也不用再找,朝廷绝不敢再派锦衣卫入辽东,算是默许了军头们的割据位。
刘招孙思绪纷飞,抬头望着远处渐渐逼近的包衣阿哈,不由对二鞑子们悍不畏死的精神表示十分钦佩。
作为穿越者,他很能理解这些包衣阿哈为生存而战的决心和勇气。
当然,能理解并不代表可以接受。
想到这些包衣奴才们只是为了一己荣华富贵,带着建奴从萨尔浒杀到山海关,从锦州杀到云南,杀得汉人尸山血海,杀得永历皇帝无处可逃,最后杀出个三百年文字狱,康乾盛世。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酌中志》中记载:因为高淮乱辽,少壮强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
如果说当包衣奴才是这个时代辽东汉人的主流,也是努尔哈赤口中所谓的命,那么,刘招孙就要逆改命!
距离长枪兵只有三十步,包衣阿哈们奋起余勇,将手中飞斧铁锤奋力掷出,明军阵前顿时溅起一阵血雨,前排长枪兵很多人被击中,闷哼倒。
后排的长枪手填补上空位,各排旗队长大呼:
“虎!”
长枪兵也投出了一波飞斧铁锤,对面包衣阿哈齐齐倒下一片,长枪阵线已经推进到二十步,一丈七尺的竹枪高高竖起,如同闪闪光的竹林。
“杀!”
长枪兵鼓点变得越来越急促,得益于浙兵平时严格训练,长枪兵们都保持着整齐的步伐,出整齐的踏步声。
各营掌号笛手吹响唢呐,长枪兵开始加前进,银色的鸭嘴枪头映着辽东清寒的阳光,宛如璀璨星河。
经过数轮打击,幸免于难的包衣阿哈们,各人手上终于有了像样的兵器铠甲。
他们手举盾牌,另一只手握着大刀长枪,双眼血红往长枪兵冲来。
这些包衣阿哈对明军也颇为蔑视,以他们的经验,只要冲到近前,明军便会丢下兵器逃窜。
曹忠清拎着顺刀,背后的弓箭已经被他丢弃,他不准备在长枪兵攻击范围内用弓箭和明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