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明末农民起义有哪些 > 第278章 发粮食与准备运输车辆

第278章 发粮食与准备运输车辆 (第1页)

作者:楚环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就在昨天晚上铁营的分赃与总结大会一共开了两个多时辰一直开到半夜十二点才结束,会场之上的气氛相对来说比较和谐。在大会之前已经开完小会,小会做决定大会做公布,这是千百年以来的优良政治传统,铁营众人虽然出身草莽但亦懂得这个道理。

小会上做决定的话有矛盾就只是局限在几个人里面,再怎么吵也就是窝里斗,就像在攻打余家之前的那场会议一样,王经纬和周冰两人剑拔弩张但最终没有打起来。

要是放在大会之上两人如果抄家伙的话就不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而是他们所属派系所有人的事。如果在大会上闹到那个程度十有八九是要砍死人的。

最后这场大会在半夜十二点圆满结束,会议通报了打劫余家缴获情况及张岔村战斗伤亡情况。

会议决定了抚恤金放标准及赏银放数量。

会议任命了杨森、张两善二人为前营把总。

会议研究了去府谷与王嘉胤会盟之前的准备工作及离开葭州前的善后工作。

这个善后工作就是劫富济贫这个项目中的“济贫”

工作,这打完劫之后要散点财给附近的村民,这并非是王铁想出来的而是从古至今的绿林规矩。

先这从余家搞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肯定有一部分是带不走的,与其丢在地里烂掉还不如给附近的村民免得糟蹋粮食。

再者把这粮食分给老百姓也是有好处的,这老百姓是很淳朴的,谁对他好他们就对谁好。这回来葭州铁营给他们粮食,下回铁营来的时候这些老百姓就不会见到铁营就跑。这些领了铁营粮食的老百姓不说为铁营通风报信吧,那最起码也能当向导指指路。

所以说但凡有点头脑的土匪头子和义军领都会在粮食宽裕的情况下给老百姓粮食。王铁从在药王寺当土匪开始到现在都保持着这个作风,如今在余家搞了波大的没道理不给老百姓粮食。

而这会盟之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营中物资的运输问题以及去往府谷的路线问题,后者王铁早就已经派李子建去踩点,开会的时候桌子上那个空位置就是没有与会的李子建的位置。

这物资运输问题那可就是个大麻烦了,那天铁营从余家运战利品的时候几乎把营里的车辆全都拉过来了,就这还不够还朝祭北庄的庄户“借”

了车,这“借”

的车加起来也一样不够,最后还是搞弟兄们肩扛手提才将所有物资给运回去。

虽然好不容易把余家的物资给运回去了但是之前营中库存的物资也是一大堆,即使是全营所有弟兄都参与转运人手都不够。

所以这就得去弄些车辆了,铁营有木匠和铁匠要是时间和材料充足的话想造多少就造多少,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肯定是没时间造车去的。没办法也就只能去找附近的村民买车。

在造车技术展到明代已经相当成熟,就连处于半原始状态下的蒙古牧民都会造车,那就更别提文明技术目前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明朝老百姓了。

这年头只要是农民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个几辆车,因为干农活需要用到车,所以铁营要想弄到足够的车辆完全不是问题。

不过这年头的车辆运输能力也就那样,目前明朝的造车技术只能造两轮车和独轮车,这独轮车的最多也就是运个三石粮食左右,而且推车的还得是成年壮汉才行而且还需要一些技巧。

(ps:作者老家现在依然有独轮车在,作者推过独轮车,车上放置三个两百斤重的麻袋不是问题。不过作者推的独轮车是现代轮胎和车轴运输重量肯定是比古代的轮子要强一些。所以作者认为古代的独轮车最多只能载重四百多斤。一石等于15o斤。)

而这两轮车虽然载重大概在个十石左右的样子,目前铁营主要是靠人力来拉车,差不多一辆两轮车三个人来拉,一个人在中间掌着方向,两边各一个人背着麻绳往前拉。

“ps明代的两轮车原型作者没有见过但作者见过七八十年代的两轮车是什么样子,一直到两千年初农村用于干农活的两轮车都是一个样子。唯一的区别就是车轴和轮胎不一样。过去的车只有轮子没有胎,车轴里面也没有那个钢珠(作者不懂这个东西的原理)。作者见过农村用于干活的两轮车可以放置两百斤的麻袋十一二带袋左右用牛或者人拉,载重大概在2ooo~24oo斤左右,古代车辆由于没有现代车轴和轮胎作者估计极限载重应该在1ooo~15oo斤左右,作者取个最大值即1o石。”

铁营的粮食、兵器、盐巴、茶叶、布匹等一些物资的总重量大概在一万左右,也就是说铁营需要一千辆两轮车,而铁营原有的牲畜再加上从余家搞回来和在附近购买的也就个四五百头(那批战马不算)。

铁营的辎重部队人数为11oo多人,光靠这些人拉车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王铁他们决定就从前营和中营抽调部分人力协助辎重部队拉车,并且还让后营的一些健壮妇人也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