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相集TXT > 第十四集 褒国妖姬

第十四集 褒国妖姬 (第1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齐宣王经过系列对外战争,使西周疆域得到大幅扩大,周天子声望亦大大提高。

楚国降服,周宣王为庆战功,再次分封诸侯。

传旨官:封王舅申伯于谢邑(今河南南阳),赐予车马及玉圭,使于谢邑建立申国,作为镇抚南方军事重镇,许其建造住宅、宫室、宗庙、都邑。使召穆公监督开辟土田,命傅御带兵护送,将申伯亲属、家臣以及私属,皆都迁居于此。

申伯:臣谢主隆恩。

传旨官:分封吕国,在申国以西;又封韩侯于韩城,建立韩国,作为镇抚北方军事重镇。又封御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又封仲山甫于樊(今陕西长安区东南),建立樊国。封王子姬长父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建立杨国。

韩侯等:臣谢主隆恩。

分封已毕,周宣王又效仿先祖兴畋狩之礼,在东都雒邑(今河南洛阳)会见诸侯。

宣王后期,国力衰弱,渐渐军威不振。

三十一年,周宣王派军攻打太原之戎,没有成功;三十六年,派军征讨条戎、奔戎,战败而归。三十九年,派军征讨申戎,获得胜利。但在同年稍后,周军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几乎陷于敌阵之中,在奄父拼力援助之下,方才得以突围。

千亩之战乃是周宣王平生功绩终结,自此周师迅由盛转衰,宣王一蹶不振。

尽丧南国之师后,周宣王不肯甘休,下令太原料民,欲据此补充兵员、征调物资,再报前仇。仲山甫闻此,急出班谏阻。

仲山甫:陛下不可兴师动众,往太原料民。天下人口不需普查,就能知道数量。

周宣王:何以知之?

仲山甫:因天子设置百官,各司其职甚明。司民负责登记生死,司商负责赐族受姓,司徒负责人口来往,司寇负责处决罪犯;司牧知晓职员数量,司工知晓工匠数量,司场负责人口迁入,司廪负责人口迁出。天下人口数量,天子询问百官,便可知晓。若恐不得其确,还可通过管理农事调查,实无必要劳民伤财,去太原刻意普查。

周宣王:黎民生老病死,最是无常,隐报者众。朕必要亲往料查,卿其勿言。

宣王启驾前往太原,亲自普查人口,见可供补充兵员者不足一万,心中不喜。

虢文公:陛下休怒。以此普查人口,不能得其实数。

周宣王:却是为何?

虢文公:只因天下人口,皆都依附于卿士大夫之家,为其耕种私田,皆都不肯上报。

周宣王:然则以何策治之?

虢文公:自武王以来,向行藉田之礼,使村社先种公田,以监督巡查庶人耕种成果。大王应到千亩举行藉礼,以复公田之耕。足食丰库,则谁不愿为兵?此乃富国强兵之道。

齐宣王:今公田皆为公卿私有,井田制破坏殆尽,藉田之礼,又有何用!

太原料民无果而终,齐宣王还至国都,天时已暮。

侍者:请陛下谕旨,今夕阳西下,天时已暮,是否就地扎营,来日再行?

齐宣王:此地距离镐京不远,又何必扎营?命令催趱车辇,连夜进城。

侍者:喏。前军听者,陛下诏谕,催趱车辇,连夜还京!

众军应诺,催马前行。方入城门,日头早落,晚霞将隐。忽见市上小儿,拍手作歌。

童谣曰: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

周宣王正在车中假寐,将童谣听了数遍,便甚恶其语,伸手掀开车帘,声唤御者。

周宣王:奉御停辇,去拘那唱谣小儿来问。

御者奉命停辇,跳下车辕,上前拿得长幼两个小儿,领到御辇近前。

周宣王:顽童,我来问你,所唱歌谣是何人所作?

年长儿:前有红衣小儿,到于市中,教我等念此,不知何故,一时传遍满城。

周宣王:红衣小儿何在,你等识否?

年长儿:其非城中之人,此前从来未见。教会我等歌谣,便即消失不见。

周宣王:咄,退去。传告众儿,此后休得再唱。

年长儿:喏,再也不敢了。

两儿受惊逃走,周宣王复命御者通知司市官,诏命传谕全城百姓,禁止家中子女,若再有小儿唱此歌谣者,先问父兄大逆之罪。

周宣王当夜回宫,一夜无话。

次日早朝,宣王将夜来所闻小儿之歌,述于众臣,问此语如何解说。

大宗伯召虎:臣启陛下,檿者,乃是山中桑木,可弯以为弓,故曰檿弧。箕乃草名,可结为箭袋,故曰箕箙。说其几亡周国,据臣愚见,国家恐有弓矢之变。

太宰仲山甫:弓矢者,乃国家用武之器。大王料民太原,欲报犬戎之仇,而犬戎部族皆善骑射弓矢。此童谣是谓,倘若兵连不解,则必有亡国之患!

太史伯阳父:凡街市无根源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儆戒人君,命荧睍星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荧变火星,是以彼身穿红色衣服,教唆众儿。微臣以为,此乃天帝怒,以儆大王息兵也。

周宣王:既然如此,今赦姜戎之罪,罢太原之兵。将武库内所藏弧矢尽行焚弃,再令国中不许造卖。若果止兵,未知其祸可息乎?

伯阳父:臣观天象,其兆已成,似在王宫之内,非关外间之事。谣言所谓月将升,日将没;日者人君之象,月乃太阴,日没月升,是谓阴进阳衰,必为女主干政,其事明矣。

周宣王:然则如何防之?

伯阳父:将升将没,非指目前之事。大王修德以楔之,自然化凶为吉。弧矢不须焚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