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相集TXT > 第八十八集 蔡泽相秦

第八十八集 蔡泽相秦 (第1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雷鸣天际,乌云渐集;鼓角声闻,大战在即。

战神武安君白起与副将王龁坚守壁垒,严阵以待,只等赵军来攻。

秦帅点兵派将,列阵布军之时,赵军营中,主帅赵括也在点兵。

赵括:诸将官,听我将令!

吩咐各军,四鼓造饭,五鼓列阵,全军向前推进,只留三万兵守垒,勿要一战全歼秦军。

于是众将听命,依时结束而进,直奔敌阵。

行不五里,遇见秦兵。两阵对圆,赵括便命冲锋。

秦兵稍触即败,赵军追奔二十里,及于秦壁。

王贲、王陵绕营而走,赵括传令一齐攻打秦军营垒,双方矢石如雨,各都死伤无算。

秦军坚守不退,诸将迅各就各位,暗将四十万赵军包围于山谷之中,营垒之前。

王贲、王陵杀回,堵住谷口;司马错、司马梗断绝赵军粮道;蒙骜死死把住要道,将赵垒五万兵与谷内四十万兵截为两断,相互不能接应。

赵括已知中计,急使军士在秦营前三里外筑成长垒,坚壁自守。

对峙旬月,白起亲至阵前,遥呼赵括:贤侄,你已落入网中,此际不降,更待何时?

赵括猛悟:师伯果在军中!

某初领大军,便遇战神,不亦天意乎?

于是使人回复:师伯且退,容侄思之。

因知赵国军马皆在己手,再无后援,一面固垒自守,苦思突围之计。

此时秦王已得武安君传报,知道赵括兵困长平,遂亲至河内,尽民家壮丁,凡年十五以上皆令从军,分路掠取赵人粮草,遏绝六国救兵。

赵括被秦兵围困,凡四十六日,军中无粮,士卒自相杀食,赵括不能禁止。眼见不能坐困待死,乃将四十万军,分为四队,轮番向外冲杀。

奈军士腹中无食,冲突不出,每次皆被饱食秦军击回营垒。

赵括不胜其愤,精选锐卒五千,俱穿重铠,自己握戟当先,冒矢突围。终因腹饥无力,不能透围,最终身中数十箭矢,流血至尽而亡。

赵军见主帅已死,皆都释兵投降,冯亭自刎而亡。故垒赵卒,亦都弃械。

白起与赵军相持期年,本来亦是强弩之末,军中亦自乏粮。眼见忽又多出数十万降卒,不由大忧,便与王龁计议:此番大战,胜则胜矣,二十余万降卒,却如何处置?

王龁:若携此二十余万众还国,未至咸阳,连我二十万秦卒,亦都饿死矣。若释放归赵,则皆怀今日之恨,此后孰能敌之?且若变起俄顷,我皆为异乡之鬼矣!

白起:上党已在掌握,然其吏民不乐降秦,而愿归赵!

今赵卒死者近半,降者亦二十五万之众。我出关秦师三十万,只余十六七万,尚不如降卒之众。一旦哗变,何以防之?

伯侄二人计议终夜,天已破晓,终无良策。

白起正冠理袍,向黄山跪倒,泪落如雨:祖师,休怪弟子意狠心毒,妄开杀戒!

乃出帐传令,命将降卒分为二十营,每营一万二千人,各使一员秦将统之。每营配以秦军八千,持戈佩弓监守,各赐牛酒。

赵军降将:败军之将,反以牛酒犒之,此何意也?

白起:此饯行酒也。汰选赵军,精锐能战者准入秦伍,老弱愿归田者,回赵国。

赵军大喜,因不设备,开怀畅饮,尽都醉倒。

是夜,武安君密令秦兵,皆以白布裹;凡无白布者,尽坑杀之。

可怜赵国降卒,旬月不得饱食,又兼饮酒,皆都醉如烂泥,毫无知觉。秦兵上前,抡开兵器,便如切菜砍瓜。直砍到次日午时,才将二十余万赵卒杀尽,一齐推入山谷。

白起下令,止存赵卒年少者二百四十人不杀,放归邯郸,借以宣扬秦国之威。

此后旬月之内,血流淙淙有声,不断混入溪水。杨谷之水变为赤色,至今号为丹水。

武安君白起命收赵卒头颅,堆聚于山谷之间,谓之头颅山。又筑石为台,崔嵬隆起,以祷冤魂,号为白起台。此台之下,即是杨谷丹水。

画外音:五百年后,唐玄宗李隆基巡幸至此,夜闻鬼哭之声不绝。天明凄然长叹,命三藏高僧大设水6道场,七昼夜不息,唱经度坑卒亡魂,因名其谷曰省冤谷。通计长平之战,秦赵两军前后斩三十余万级,秦卒与赵兵各半。又屠杀坑埋赵卒二十余万,诛戮总数,不少于六十余万,埋骨于此。

事件悬疑:长平之战,秦赵两军皆为天下劲卒,可谓战国时期终极之战。赵国之败,果然便如后世史家所说,仅归罪于赵括纸上谈兵,无能之故否?

失败原因:其一,赵国耕地仅为秦国五分之一,又全民皆兵,丰年尚能自给,战时粮不足用;而秦国彼时已坐拥关中、巴蜀两大粮仓,无作战乏粮之患。其二,赵军精于胡服骑射,但上党地区群山叠起,赵军飞骑便不敌秦国重甲步卒。其三,秦赵大战之时,山东五国骑墙袖手,竟无一国来援。其四,秦国主帅武安君白起,赫赫战将,称为战神;赵军任主帅廉颇先在坚守作战中接连失利,故被赵主怀疑,次任主帅赵括毫无威望,更无帮手。

镜头闪回。赵括出身将门,少时便随父马服君赵奢在军中历练,熟读兵书。

当年秦赵两军阏与之战,赵奢大胜胡伤,便有儿子赵括与副将许历谋策之功。

赵攻齐国麦丘之战,赵括将粮食掷入被围麦丘城中,致其守军大乱,终于破城。

赵奢死后,赵括继承父爵,得到军中将领一致支持,长平之战前更无劣迹。

长平之战,军中乏粮,后勤实力不足。断粮四十六日犹能突围,赵括实非庸才。

长平败讯报至邯郸,赵王大悔;因赵母苦谏在先,便不加诛,反赐粟帛慰之。

赵国正在慌乱,探马来报,说秦武安君声言欲围邯郸。赵王惶惧,群臣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