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网>华夏真相集TXT > 第八集 指鹿为马

第八集 指鹿为马 (第1页)

作者:背砍刀诗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大泽之乡,淫雨不止。

陈胜与吴广密谋用计,假冒公子扶苏及楚将项燕名义起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吴广命众人皆袒右臂,筑台宣誓,以三名县尉级为祭,号称大楚。

宣誓已毕,陈胜自号将军,封吴广为都尉,下设校尉若干不等。由是率众冒雨出,进攻大泽乡,一攻而克。继又攻打蕲县,又鼓而下之。

义军占领蕲县,由此威势大振。

陈胜就派符离人葛婴为将,率兵攻取蕲县以东各地。

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铚、酂、苦柘、谯数县,所到之处,从者云集。进至陈县之时,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步卒数万人众。

葛婴率众攻打陈县,恰逢郡守、县令皆都不在城中。留守郡丞领兵而出,与起义军在城门之下作战。守城军士不肯用命,郡丞兵败身死,义军一拥进城,就此占领陈县。

陈县乃是陈国旧都,位居天下中枢。陈胜自蕲县移驾于此,召集掌管教化三老,以及地方豪杰,都来议事,求问计策,以定下步行止。

与会三老及豪杰,皆都大赞陈胜义举。因见陈胜虚心问策,便有长者进言:秦王无道,暴虐下民。将军披甲执锐,吊民伐罪,以讨昏君,诛暴秦,兴故楚,乃大义之举也。论其功劳,将军应该称王,以为天下共主,然后号召六国旧臣,光复旧日江山社稷。

陈涉闻言大悦,乃自立为王,定国号为张楚,取“张大楚国”

之意,并以陈城为都。

中原各郡县闻之,无不大为振奋,纷纷揭竿而起。不堪忍受秦朝官吏暴政之苦者,皆都逮捕守吏,宣其罪状,杀死以应陈涉。

陈胜见是大势所趋,因以吴广为假王,督率各路将领,向西进攻荥阳。

天下豪杰闻此,纷纷来投帐下,效命伐秦。陈胜遂命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三将,引领数千人马,去攻占赵国故地;又令汝阴人邓宗,引军南下,攻占九江郡。

自大泽乡起义不到三月,赵、齐、燕、魏等地故旧勋贵,趁机继起,打起恢复六国旗号,纷纷自立为王。但皆推楚王陈胜为,便如当年皆推楚怀王为纵长一般。

各路义军遍起,张楚大军更是势如破竹,连战连胜。中原略定,陈胜又派陈县人周文为上将,率领义军精锐,向西进攻,兵进关中。

周文精于天文占算,当年曾为项燕军中视日官,推算时辰吉凶,皆有奇验。又兼侍奉过春申君黄歇,为其门客,自称获其兵法精髓。

陈胜信之,由是授予将军玺印,命其率领主力大军,西向攻秦。

周文欣然领命而往,果然一路高奏凯歌,战无不胜。又于行军途中不断征集士兵,至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辆,士兵数十万众,不久进驻戏水,逼近秦朝都城咸阳。

秦二世前因冤杀蒙氏兄弟,三十万守边将士皆不能为朝廷所用。闻报义军进入关中,胡亥便即惊慌失措,急派少府章邯为大将,出关迎敌。

章邯奉命,奏请将骊山苦役奴隶二十万众全部释放,给兵器,全力向义军反扑。

周文其实是个纸上谈兵之人,孤军深入,又缺乏战斗经验,由是一战而败,退出函谷关外。先将大军驻扎曹阳,后又连败,退至渑池。

六国贵族此时忙于占据旧地,无人前去支援。由是章邯追兵大至,周文战败自杀。

镜头转换,按下周文,复说其余各路义军。

葛婴率领东路义军,一举攻占东城。但不回报陈胜,反而私立楚人襄强为楚王,以图割据。后闻陈胜已在陈县自立为王,号称天下共主,葛婴大惧,又杀襄强,回师陈县报捷。

陈胜怒其擅立楚人为王,待葛婴一到陈县,便即杀之。

再说假王吴广,率军西征,攻至荥阳城下。荥阳乃是中原重镇,三川郡守李由防地。李由凭坚城固守,吴广不能克城,只将荥阳团团围住,双方僵持。

便在此时,周文军败信息传至,义军大慌。

吴广军中有故楚将领田臧,闻此陡生异志,便与部将互相谋划,欲图自立。

田藏对部将说道:周文战败,秦军必然很快到来。今久攻荥阳不下,秦军内外夹击,我军必败。不如派少许兵力,监视围困荥阳,以精兵迎击章邯。

部将:倘若假王吴广不从,却又奈何?

田臧:吴广骄纵,且又不懂用兵,无法与其计议,不如杀之,我等自为。

部将:我等奉命,唯将军之命是听!

田臧见部将皆无异议,由是诈称陈胜命令,闯入中军大帐,杀了吴广。复将吴广级函之,遣使献给陈胜,谎称吴广暗与李由私通,三月攻城不下,故而杀之。

陈胜见到吴广级,不由大恸,泪下如雨。但恐楚军作乱,只得承认既成事实,派使者前往军中抚慰作乱诸将,并赐给田臧令尹大印,命其为统军上将。

田臧于是命令副将李归,率部继续围困荥阳,自率精兵西往敖仓,迎击章邯。双方激烈交战,田臧战死,所部溃散。

章邯乘胜进兵荥阳,击败围城楚军,并阵斩李归,及其军中诸将。

张楚两路西征之军,至此均告全军覆没。

章邯大获全胜,斥侯来报:邓说率领一部乱军,驻守郏县,威逼关中,不可不除。

章邯闻报冷笑:此等草寇,有何能为!

于是不以为意,只派别将击之。果然一战而胜,轻易攻克郏城。义军大败溃散,邓说引领残部逃回陈县。铚人伍徐率军驻守许县,亦被章邯分派别将击败,将伍徐赶回陈县。

陈胜闻报诸路皆失,不由大怒,立即诛杀邓说,以儆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