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县衙结良缘 (第1页)

作者:甘庄柳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宇文大统领吩咐禁军将领持皇上金牌调兵,我则陪着“黄老板”

在县令大人官衙慢慢品了一会茶,为皇上压惊。

说是压惊,其实皇上赵佶却是满满的兴奋之色。从来没出过宫,上一次出宫却半途而废。这次,正儿八经地出了一次宫,就干了这么刺激的一件大事,您说,赵佶能不兴奋?

于是,“黄老板”

问道:“李爱卿,这个县衙师爷冯源是怎么一回事?”

我笑道:“回陛下,这都是梁太尉提前与皇城司皇城使冯羽密谋的安排。因皇城司名单乃本朝绝密,故陛下微服私访一行,末将身边留有皇城司官员秘密协调。这个常庄县县衙师爷冯源乃皇城司家事,末将不敢参与其中,故未知详细。”

“黄老板”

笑道:“那倒是!

皇城司乃皇家手中刀,李爱卿不参与其中是对的!”

我笑道:“回陛下,末将也是这样想的。”

“黄老板”

笑道:“李爱卿这样想是避嫌之举。先皇在位时,有权臣试图干涉皇城司家事,惹恼了皇城使,密报先皇,被先皇寻了个不是,撤职查办了。这就是个规矩。怕这把刀握在权臣手里,危及皇家社稷罢了。”

我笑道:“回陛下,先皇这样做,是为国家社稷着想。都守规矩,国泰民安。大是大非面前,帝王也好,将相也罢,还是应当遵守规矩。”

“黄老板”

笑道:“李爱卿,我就喜欢你的这个脾性。不贪功,不逾矩,不伪装,这才是做臣子的本分。有了想法,便将功劳拱手让给梁太尉。梁太尉侍朕多年,半斤八两朕岂能不知?就是本次常庄县衙师爷冯源之事,多半是你在暗中安排,否则,皇城使冯羽万里之外又有何能?”

我笑道:“谢陛下夸赞,为陛下分忧是末将的本分。至于规矩意识,末将还是有的,不敢有半分僭越。循规蹈矩,既是为了皇家社稷,也是为了自己着想。”

“黄老板”

笑道:“李爱卿说得好,循规蹈矩,既是为皇家社稷,也是为了自己着想。武将里面这样想的很少,即使文官里面能真正做到的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若不是我朝祖制‘抑武扬文’,朕便想擢升你在朝理政!”

我笑道:“回陛下,倘若陛下违背祖制,擢升我等,那不又是不守规矩了?”

“黄老板”

哈哈大笑道:“李爱卿说得好,说得好!

朕慎言!”

我笑道:“谢陛下教诲!”

“黄老板”

笑道:“好了,朕也累了,休息半日,明日再出吧。”

我笑道:“谨遵圣意!”

退出来想道:不知皇上是随口闲聊,还是有意提点,总之小心些为佳。然后,安排斥候们二里外查探,便衣侍卫五百米设下暗哨,禁军侍卫里里外外设下三道防线。然后,我带着梁一刀等回去休息。保护皇上安危是大内禁军的主责,自有宇文大统领操心,我只睡我的觉即可。睡醒了,还有许多事情要安排。

一觉醒来,忽然记起小翠父女,不知是否放出县衙监牢,便差侍卫去查,得知因小翠之父身体病弱,不便行走,尚在县衙小住,便顺道去探视。一进房门,小翠见是“救命恩人”

,便即趴下叩头。我告诉父女二人:“救命恩人,另有其人,并非李某。”

父女二人只是不信。不住地感激不尽。我便懒得再解释。见小翠之父身体衰弱得连话都说不成句,便叫侍卫去找一位随军太医前来诊病,太医诊断半会,便道:“病不讳医,病人因身心受挫,已灯枯油尽,不过三五天,还是早点安排后事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