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廷议我是冤枉的 (第1页)

作者:公子玄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三日后。

章台宫。

三公九卿齐聚一堂。

黑夫坐在中间,浑身不自在。这种严肃的场合,还是不太适合他。他还是喜欢呆在学宫,有什么事都能畅所欲言。也不用担心什么勾心斗角的,学术氛围是相当浓厚。

秦始皇坐于帝榻,待礼毕后群臣各自就坐。冯去疾则是捧着文书,开始了长篇大论。黑夫听得是昏昏欲睡,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语文课上,年迈的老师用着那有气无力的声音教他们文言文。

平时他们说话,也不会太过文绉绉的,黑夫也基本都能听懂。但像廷议这种场合,往往是力求言简意赅。毕竟在座的都是秦国最顶尖的人才,说话的方式自然会有所不同。

“胶东大兴舟师,效果斐然。伏波将军屠睢亲率万余楼船之士,以上百楼船远渡渤海。半个月前发来消息,成功俘获数百海寇,击沉两艘木舟。经屠睢亲自审问后,知晓其藏宝之地。还挖出数名与之勾结的秦吏,皆绳之于法!”

“善!”

冯去疾作为右丞相,统领百官。像各地文书,往往都需要由他亲自审阅。有些太过离谱的,便直接发回去。经他看过无误后,会再交由秦始皇批阅。

其实前些年丞相是没有这些职权的,都是由御史府负责整理再直接交由皇帝。但随着疆土倍增,政务积压的越来越多。秦始皇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处理来自各地的政务。如果真的有事还好说,偏偏有的是没事找事。文书净说些废话,浪费他的时间。因为这事,秦始皇起码撤了三名郡守!

特别是随着秦国南征拓土,置桂林、南海、闽越和象郡后,秦始皇也感到自己的精力开始逐渐有些跟不上。开始有意放权,先交由御史府过一遍。然后再送去左右丞相处,再交由扶苏处理一部分,最后才由他亲自批阅。

像某些比较重要的事需要商议的,则会由冯去疾当朝宣布,供百官廷臣共同商议,最后则由秦始皇亲自决断。根据此法也算是群策群力,能让秦始皇省去不少功夫。

秦始皇看向他们,缓缓道:“看来,伏波将军还是更擅长舟师水战。海寇屡屡犯我胶东,旧齐雍门司马昔日则率舟师远渡渤海。近年来海寇猖獗,掠夺胶东海盐粮食,其目的便是反攻秦国。他们与诸多叛党勾结,与獩貊和箕子朝鲜来往密切。箕子朝鲜曾臣服旧燕,可面对我大秦上邦却不来朝拜上贡,朕必伐之!”

“灭獩貊,伐朝鲜!”

“灭獩貊,伐朝鲜!”

“……”

武将这边是群情激奋,相当捧场。特别是很多年轻的中郎将,更是跃跃欲试。他们的目标就是建功立业,凭借军功往上爬。秦国南边的仗基本是打完了,北方的仗则是正在打也轮不到他们。东胡、獩貊和箕子朝鲜则是秦国未来的战略目标,需要有人站出来领兵出征。听到秦始皇有意继续出征,他们自然是要纷纷附和。

“不过……”

秦始皇来了个转折,淡淡道:“当务之急,还是以北伐为主。胶东海寇掀不起风浪,有伏波将军在,朕相信不日便能扫清海寇。待打通海路后,便可将会稽等地的稻米运送至辽东,以对东胡用兵!”

“唯!”

秦始皇看向胡毋敬,抬手道:“太史令,为朕草诏。诏令屠睢,保持胶东福船建造速度。以最快速度肃清海寇,还渤海太平。朕不仅要令海内为郡县,更要让海外邦国皆为秦土!”

“臣遵制!”

胡毋敬起身作揖。

秦始皇又看向扶苏,眉宇中透着些傲意。他就是要通过此举告诉扶苏,何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只要他想得到的,会有无数人不顾生死前赴后继的为他寻到。这世道就是弱肉强食的,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只要他看上的疆土,那就是他的。别说什么师出有名,想要理由随便找几个就是。

所以不论别的邦国如何,秦国绝不能放弃武功。厉兵秣马,要得达到敢战、善战、胜战。国内的仗打完了,那就去打国外的!

秦始皇每晚看着大九州图都睡不着,想不到秦国版图在这天下竟然如此渺小。所以他需要有更多能独当一面的将领,为他远征海外开拓疆土!